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部编本初中古诗教学策略

时间:2024-06-02

周依 李振中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揭示了初中语文古诗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基于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目标提出了古诗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成果对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部编本;初中古诗;传统文化;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31-02

古诗是我国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行里蕴藏着的是华夏数千年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透视语文教育,我们就会看到语文教育是一个用文化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基于文化素养培育的初中古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一、初中古诗蕴含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伦理道德,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我国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并且补充了道家学说,在儒、道、法、墨、阴阳五行等各种多元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下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

传统文化主要是我国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古代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后来不断发展衍生出国画、中医、书法、武术、舞蹈、乐曲、民俗等。中国独有的书法、针灸、歇后语、文言文、古诗词、曲、赋、古代历法、文化节日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本文中的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思维形式、传统习俗、制度准则等。其中思想观念是传统文化的根本,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无形的纽带。初中古诗里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初中古诗中承载的传统文化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文化底蕴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古诗教学则是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诗以言志,诗歌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凝练的字词,记载那过往数千年的生活、那历史里仁人志士的理想。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了不少古诗,仔细分析,这些古诗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1)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借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内心的豪情,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例如:《观沧海》(曹操)、《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雁门太守行》(李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表现了思念家乡、怀友念亲的情感。例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渡荆门送别》(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十五从军征》(乐府民歌)、《黄鹤楼》(崔颢)。

(3)抒发作者爱国之情,表达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例如:《木兰诗》(乐府诗集)、《己亥杂诗》(龚自珍)、《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零丁洋》(文天祥)、《使至塞上》(王维)、《木兰诗》(乐府诗集)、《卖炭翁》(白居易)。

(4)表达对清丽俊秀的自然山水的喜爱,对闲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例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饮酒(其五)》(陶渊明)、《野望》(王绩)、《游山西村》(陆游)。

(5)表现人们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与追寻。例如:《关雎》(《诗经》)、《蒹葭》(《诗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诗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凝练典雅的诗行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那些仁人志士的思想与情志。

二、初中古诗中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不高

古诗无论是在字词意思还是在语法句式上都与现代汉语有明显差异,这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作品内容的时候便产生了困难。语言文字多是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古诗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幽微的情感与思想的表露。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生平便无法真正走进文本,种种因素都使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不够浓厚。

2.教师教学对文化素养的培育重视不够

古诗的教学应当分为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次。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侧重古诗字词的疏通与翻译,强调诗歌的背诵以及表达手法的讲解。当教学重点偏于应试技巧的传授,集中关注文字与文学两方面,简化了对作者情感的探讨,会忽视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扼杀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以及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古诗中的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就像一篇文章中间的“凤头”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之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下面将提供两种可供借鉴的导入方法。

第一种是联系旧知导入法。凡是与人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多是碎片化的,因此,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如果能够将学生已知的文化与新授课相连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古诗词。例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导入:“说到巾帼不让须眉,同学们能够想起哪些人物呢?我听到有学生说‘花木兰,这个凝聚了谜一样传奇、花一样美好的名字,深受人们喜爱。那么她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乐府诗集《木兰诗》,去一窥她的全貌。”花木兰是学生所了解的女性形象,但学生了解不深,这样的导入就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起来并且设置了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的同时也直接指向了课文的文化内涵。

第二种是创设情境导入法。语文学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创设良好的语文氛围,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语文鲜明的学科特点以及文化魅力。比如《蒹葭》的导入语可以设置为:“秋水渺茫,芦荻苍茫,心中的人哟,匿于何方,若即若离的扑朔,企慕中的情殇,原却是一种无法走进的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载年前那个露结霜凝的清秋,去领略那如梦如烟的伊人形象。”这样的导入就创设了一个诗意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从而受到文化的熏陶。

2.吟咏感知,走进文本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詩歌是用来表明志向、传达情感的,而深入了解诗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这也是最能感知中华国学之美的方式之一。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教师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之后再仔细研读文本。接下来教师应当对朗读提出要求,指出本诗沉郁悲凉的特点,要读得缓慢而深沉,每句五字,要读得字字顿挫、句句苍凉,声调要明朗,感情要沉痛。前两联每句的前两个字后停顿都要明显一些,再缓缓读出后面三个字。因为首联两两对比,颔联两两对照,饱含作者无限的心酸以及无可奈何的痛楚。其中“鸟惊心”应更慢一些,可以为后面蓄势,似乎在缓缓低述这破碎的山河、荒芜的城垣。第三联应较前两联语速快一些,表现作者渴望得到家人消息的迫切心情。尾联要读出作者饱经离乱、苍凉萧索的心境,语速最慢。前两联节奏为二二一,二二一;后两联为二一二,二一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感受作者沉郁顿挫的风格,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理解中国文人“位卑不敢忘国忧”的精神,对他们从心底里产生无限的敬仰与钦佩之情。

3.意象分析,深入探究

古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典雅、词约而旨丰的特点,如何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所营造的诗境呢?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立象以尽意”,即将客观景物进行精心的选取,融入诗中,借以反映作者的情思。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感受意境,进而领悟诗人情感。例如,在陶潜《饮酒(其五)》的教学中,教师在意译了诗句之后,在研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取采菊、南山、飞鸟这三个意象进行分析。菊花是百花中开得比较晚的一种花,元稹曾经有诗云:“此花开尽更无花”。当众芳凋落,还有那凌霜盛开的菊花,菊花不与百花争艳,却高洁无比,这种“玉骨冰肌傲霜雪”的品格与陶渊明不慕名利、孤高无尘的品质相得益彰。“南山”是诗人笔下的理想世界,为作者的心灵寄寓之所。鸟是诗歌里常见的意象,它可以是自由自在的飞鸟,也可以是身受羁绊的囚鸟,还可以是离群索居的孤鸟、日暮还巢的归鸟。《饮酒(其五)》中的鸟是飞鸟相伴归往山林之中,闲适自在,就像诗人逃离了官场的羁绊,在山水田园之中找到了一方心灵的净土。学生在教师选取了意象之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积累,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从意象到意境再到诗人情感的分析过程,可以让学生不断提升语文诗文的鉴赏能力与思维能力。

4.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文化是世代相沿袭的,所以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在其他文本中也可以找到。教师在教学的最后,可以拓展相关的作品,拓宽文本的外延,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某篇诗歌的理解,而是教材课文带动课外阅读。比如《蒹葭》的结尾部分可以设计为“伊人”含义的丰富性解读,拓展了朱熹对《蒹葭》部分的解读以及古今有关“伊人”的诗句,使学生课外进行收集,并谈谈自己对“伊人”的看法,提高学生文化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吴 豹.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