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夏艳
摘 要:诗歌就像一朵遗世独立的奇葩,散发出穿越时空的馥郁芬芳,滋润着世人的灵魂。怎样借助诗歌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知道怎么去鉴赏诗歌,真正吸收诗歌中的养料,是语文教师要用心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构建网络;积极参与;化难为易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3 文章編号:1674-120X(2019)23-0039-01
一、给学生构建两个知识网络图,让学生纲举目张
首先,构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图。这张图在于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诗歌特点,锁定各个时代的一流作家和一流作品。中国诗歌璀璨如天上群星,读不完、学不完。作为初学者,品读经过时光淘洗的经典诗歌,会获得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和水平。
林黛玉是善于教诗的老师,她对香菱说:“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的诗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参考林黛玉的做法,语文教师要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选出其中最优秀的,让学生吟哦品味,细心揣摩。精读加博览,积淀深厚,品位渐高,能力见长。
其次,构建诗歌知识网络图。语文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构建一张精密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鉴赏的时候能够用术语表达。比如,诗歌的表达技巧由四部分组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四个部分又可以细细切分,比如,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抒情是重中之重。理清情景关系,明了表达技巧,把握了内容和情感,辅之以针对性的练习,也就能真正读懂诗歌了。
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乐于表达
一首诗歌,如果不能让学生置身诗境,细细体会其中妙境的话,就算教师讲得再口吐莲花,学生还是不会鉴赏诗歌。他们会误认为,鉴赏诗歌要用教师们讲出来的那些华美的辞藻和专业的术语,他们尚未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只能倾听。
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师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他们在组内交流碰撞,大胆表达,有了底气之后再发言,这样会收获很多惊喜。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个性化的解读会赋予诗歌更多魅力。教师要做的,就是肯定、引导、补充完善。长期的参与、思考、主动表达,会让学生的鉴赏能力越来越强。
我在教学《蜀相》《书愤》《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等诗歌的时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会巧妙地融入我传授的诗歌鉴赏技巧,无论在诵读、鉴赏、探究环节都有让我惊喜的收获。
三、教师要在学生感到最难的地方推学生一把,让他们化难为易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孤篇压全唐”的绝妙好诗,学生喜欢《春江花月夜》,也能感受这首诗的美,但缺乏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能力。我所做的就是穿针引线,巧妙串缀。从月夜美景、哲理思考、缠绵离情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揣摩景、理、情如何水乳交融汇成一种优美深邃的意境。我分三个环节设计课堂教学:配乐朗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展开想象,口头和书面描述相结合,体会诗境;精讲点拨,引导学生体悟哲理和情感。
三个环节下来,所有的难点一一破解,就像坚冰融化一样,学生逐渐融入诗中。这首诗在学生的心里有了气韵,鲜活灵动起来,学生仿佛置身皓月辉映下的春江花林,想象那江潮波涛汹涌、浩浩荡荡地流向大海的壮阔雄浑,想象江流曲曲折折地环绕着水草丰美、鲜花烂漫的郊野的温柔缱绻,想象如雪的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的晶莹剔透的美感。
面对亘古永恒的月亮、长流不息的江水,作者心中涌出的是个体生命何其短暂的伤感,但他毕竟是境界极大之人,在他的笔底,亦有人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盛唐之音。良辰美景让人涌起哲理思考,也会让人心生绵绵情思。诗人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过渡,表达游子思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动人情思。
经过巧妙地组织每一个教学环节,一首看似简单但全面把握又很困难的诗歌,在学生面前铺展开来,他们兴奋地感叹,真不愧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啊!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如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8(36):242,250.
[2]陈钦发.如何提高阅读鉴赏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5):1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