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金晶
摘要: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在被落地推广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其面授对象在微课件的接受度和运用度上的差异,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立足“问题导向和对策实践”,通过师生协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应对微课教学应用中的阻碍,从而确保微课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完善并实现创新。
关键词:微课教学;问题与对策;师生协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2.081
1引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正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影响非常显著。同时,关于微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很丰富。对于微课,笔者一直持着肯定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微课教学实践下翻转课堂的形式,更是由衷地称赞并跃跃欲试于自己的教学中。然而,好马配好鞍,优质地教学手段也是需要恰到好处的应用才能在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用;当然,恰如其分的运用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无数次挫折实践打磨的成果。
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模式帮助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然而,由于不同的微课面授对象对于微课件的接受度和运用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还是有太多的问题有待思考和解决。本文旨在强调“问题导向和对策实践”,立足微课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来施展相应的策略,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2问题和对策
2.1“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理论
要立足具体问題首先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问题意识,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当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复杂、困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会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个体又会由于这些心理状态的驱使积极地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性心理品质。
因此,在明确了当下的教育教学问题后,就应该相应地将其对策研究有效地落到实处。
“对策”即“问题解决”,是指人们对输入大脑的各种刺激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获取、能力和智慧生成的过程。
2.2微课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两大主体,是如何从认知心理学的微观层面及教学论的宏观角度解决呈现眼前的各类教学问题。
2.2.1微课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问题源于教学实践,要发现微课教学的问题就必须有意识地且仔细地去观察微课教学开展的全过程,透过反常现象而深入地去发现并细化各环节、各主体等所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微课实践中经常存在微课件制作略显粗糙的现象,深入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师生协作完成微课件的制作时总是表现很被动,经常不参与制作或是敷衍乱做;也有部分同学会由于自身实操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
事实发现要终止或缓解这种消极的现象,不能依赖于任何强制的要求,唯有通过找原因寻对策的方式。因此,必须透过此现象来发现问题,而且必须深入地细化存在的问题。如:对微课件成品的要求是什么?在制作微课件时,其内容和形式分别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之比?教师和学生在协力制作微课件的过程中如何分工?如何来调动并督促学生的参与?
当涉及微课实践中的翻转课堂环节时,教师会面临以下窘境:微课学习效果低下,很多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应付,常常由于课前未进行微课件学习,或由于课前临时抱佛脚而对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因此,教师在课上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补学微课所涉及的内容而压缩了实际安排的课堂学习、讨论和操练环节。课前的微课学习不到位还导致教师在课上要被迫临时修改授课方案,从而使得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变动常常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不满、厌烦、失望等情绪涌现,使得课上师生两主体成为尴尬相对的矛盾体。
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在此阶段要思考的细化问题则是:如何来调动并督促学生的课前微课学习?教师如何安排和组织翻转课堂?面对意外状况,教师如何调整情绪和心态,如何化解尴尬局面?
最后在微课教学的终结环节中,我们总是发现学生常常无法持续掌握当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而课后又缺乏自主的巩固学习和操练。此时,教师就该思考需布置怎样的课后作业?如何来调动并督促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与操练?
综合上述现象中的各种问题,不难发现微课教学实践的三大环节都涉及同一个问题,即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督促其学习活动的持续展开?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或缓解此状况,首先还是应该通过规则的制定来实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怎样的规则是有效的呢?针对每一门课程及其中每一个环节,教师一般都会事先告知学生相应的要求以确保活动和任务的顺利展开。然而,实施效果并未总能如愿。于是,什么样的规则是合理而有效的便成了教学实施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笔者认为这些规则又该如何制定也是需要进行着重思考的内容。
2.2.2应对微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梳理完微课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下一步就是去寻求积极的对策。作为微课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他们都在此教学实践中有着各自的目标和困惑。于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解决彼此的困惑,师生可以协作开展学习、讨论,也可以协商制定学习的规则来约束各自的学习行为。
(1)协作学习的定义。
“协作学习”或“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即小组学习者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以互动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师生协作学习。
首先,笔者认为要实现“师生协作”,首先应该明确他们各自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角色和定位。教师可以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协同学习者的地位,但更多时候,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效而积极的引导者和督促员。因为作为成年人的学习者,学生们更需要的是学习和掌握自我习得新知和技能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示范、引领和督促。endprint
在笔者的课堂上,教师会尝试一些积极的示范,立足教材操练材料,提取其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示范地编写并演绎一则奇幻的故事。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也模仿运用同样的词汇和表达来编写并演绎另一则怪诞的故事。
比如在《英语口语》微课教学的课堂训练环节中,笔者实践了类似的教学和操练方式。在学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Harry Potter與Ron Weasley在火车上相识的一幕。其中有一些生词和表达需要学生识记并运用。于是,笔者在导入部分先运用这些词汇表达示范性地自编自述一则小故事。同时,在黑板上罗列出这些词汇。接着,给学生播放Harry与Ron相识的片段。此时,学生通过生动的电影画面、剧情及人物互动再次识别并理解词汇表达。最后,让每位同学展开想象,用这些表达自创故事并依次上台讲述给全班同学。最后通过学生的output再次强化了对语言点的记忆与运用实践,学生通过这种更为深入且易于记忆的方式来反复地听读这些目标词汇和表达,而不是脱离操练的上下文来孤立地、多次地进行机械记忆,这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在扩展思维的练习中实现最大化地训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同伴起到了较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他们通过示范传达给学生们积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又在学生模仿操练的全程进行适当地督促和指导。
其次,针对本课程微课教学的学习主体是有着较强自主意识的成人群体,显然未被主体认可的任何强加的要求都是无效的。笔者在实践中引入了师生协定规则的方式。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一定的秩序和顺利的进程,然而,笔者认为规则的实施效能取决于其被接受的程度;是被动还是主动。倘若规则是被强加的,那一味的约束最多也只会使得主体进行纯粹的任务化操作,更谈不上任何的创新与创意;若是主体发自内心的认可且接受了规则,那他们在展开工作和实践时往往能自主地、习惯性地利用规则来指导并规范自己的行动,甚至发展成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于是,笔者考虑到是否可以通过主体自定规则的形式来优化这种约束和激励机制。针对微课的制作及其利用效果不佳的现象,结合师生协作的思路,笔者在教学初始展开了师生协作制订教学要求的模式,即教师事先创设规则模块,继而由学生自发提出各模块的具体条例。具体的实施模式和细节如下:在讨论如何奖惩微课件的课前学习情况时。全班10组30名同学先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然后各组派代表陈述该组就此项目的奖惩建议,待各组的建议条目被逐一罗列后全班同学和教师对所有条目进行讨论和筛选,最后协商制定出相关模块的具体规则条例。实践的体会是规则必须具体细化、最好能够量化。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立足“问题导向和对策实践”,通过师生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微课教学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微课教学,作为新技术革命下新型而前瞻的教学方式在其落地推广的适应期内将经历不断地研究、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40.
[2]李祯.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及其教学意义[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20.
[3]Laal, M., Laal, M., & Kermanshahi, Z. K.. 21st century learning; learning in collaboration[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 47:1696.
[4]Chiu, M. M.. Flowing toward correct contributions during group problem solving:A statistical discourse 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08, 17: 45045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