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时间:2024-06-02

芦燕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设施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当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问题也越来越获得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文章结合我国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综合的论述与探究,以期能够促进我国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发展,为我国输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逐渐成为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强化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就业率、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由于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内部合作,促进人才直接与市场接轨,不但能提升企业培养人才的效率,而且能促进社会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来看,由于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一线的建设、服务工作,与其他的农业专业不同,该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内在需求。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发展的现状,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浅析当前我国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多元化。

一、多元化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探究

1.校企合作机制

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是实现多元化农业技术的前提,也是促进校企合作整体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多年的探索,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也逐渐形成了“联合培育、双向选择、双向考核”的校企合作培育机制,其内部的原理就是根据当前我国的社会就业形势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需求作为切入点来培养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而言,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往往缺乏主张,对未来的就业环境以及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往往不足,导致在学校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想当然”的情况,教师经常忽视教学的实践性,会影响学生对其职业特点的判断,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也无法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无法适应就业环境,从而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校企合作制度的方式,不但可以实现双方共同的学生培养目的,而且能够凸显出不同的侧重点。

2.基地培养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中的一员,与其他的高职院校专业类似,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必须以体现技能为核心、以知识框架为支持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通过将多个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来逐个实现。尽管设施农业技术的教学课程内容较多,难度也不尽相同,但是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逐渐开始发展基地培养的新模式,与多个不同特点的企业形成校企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补充甚至解决。在实际校企合作环节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特点,我校找到了相应的企业,按照校企合作的基本流程实现了学生的双向选择以及资源共享,并逐步建立起多个中大型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不但实现了产、学、研的综合发展,而且实现了技术先进的教学实训效果以及多样性的系统结合,为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与保障。除此之外,基地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这与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不谋而合,在当地多个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农业基础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

3.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的主体是学生,而高职院校教学的导向是市场与企业需求,所以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教学培训环节中,高职院校必须实现以工学结合为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学管理体系。由于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及设备管理经验,内部还有大量熟悉操作以及行业的市场发展形势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实现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还可以帮助企业增强科研力量以及人才储备,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工学结合的良好合作模式。

4.校企共融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对农业技术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框架把握得比较清晰,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原理的教授,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去企业内部进行顶岗进修的方式了解当前企业的技术发展特点与现状,促进自身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同时,作为技术类专业,农业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是学生适应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规划的核心,所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除了重视学生的职业教学,还要突出培养学生农业技术理论知识水平的特点。

企业中具有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不但理论知识十分丰富,而且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校通过聘请这部分专家来学校现身说法,进行一线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择业观念,树立良好的就业习惯,从而使学生对未来进行精准职业规划,实现人生价值。除此之外,企业由于具有较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素质,为学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双向选择,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5.校政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要具有一定的針对性,就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来看,一般都是由学校牵头,由学校进行支持并鼓励,形成专业与企业以及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在提升就业针对性以及实训针对性的前提下还逐渐开发了课程培训、实训基地培训、顶岗实习培训以及师资力量培训等多个环节,为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奠定了理论前提与资金上的保障。

二、我国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合作范围应当扩大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在校企合作的体制与机制建设上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由于缺乏机制的建设,对校企合作模式不熟悉,出现了许多障碍。为了突破这部分障碍,学校还应该加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以及校校合作等模式上的开拓,同时也要拓展合作企业的种类与覆盖面,不再局限于本地的企业实训,而是逐渐提升合作的层次,实现校企合办工厂、综合农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扩大合作的范围。

2.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缺乏合作经验,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交叉管理的问题,不但降低了合作的效率与标准,而且出现了工作重复、职责不明确的问题,甚至一些校企合作还会由于校企经济效益分配不均匀而出现纠纷,不利于实现长期有效的校企双赢。

3.合作奖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校企合作的经济效益分配以及奖励机制的建设现状来看,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没有实现充分调动教师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目的,依然需要继续完善机制的建设,在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实现教职工自身的价值,为其职业的规划以及经济利益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完善我国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策略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促进校企合作效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企业与高职院校做好良好的沟通,以国家相关职业资格的技术标准为基础来进行通力合作,实现促进教改、确定合作模式、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的社会办学力量的合作体系。其实现的过程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模式来进行:

其一,建立对于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实现动态调研与分析。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实践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数据的整理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以企业化制度要求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作为企业自身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和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调查分析和整理,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克服和解决,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具有一定的帮助[2]。

其二,建立考核的标准化、操作技能的实训化。高职院校的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及较为完整的职业规划,同时还要为社会输送大量综合素质较强的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考核的标准化以及实训化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而且能够通过标准化考核来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良好认知。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经常去田间地头进行设备的维修、调研工作,对于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要求较高。而一些学生由于在学校期间对职业了解不透彻、规划不清晰,出现就业后反差较大、无法适应工作甚至躲避就业的现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许多困扰,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其三,突出实际操作的重点、难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校企合作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而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时,过分注重实践的形式化,忽略了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从而造成了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没有与理论知识形成良好对接,只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脱离了理论知识体系框架,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提升工作的主动性,逐渐被实践的传统环节束缚,对我国农业设备的技术开发、研制以及推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还应该由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之间的联系,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其所学内容的精髓,为后期创新性的工作提供基本条件[3]。

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共同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的人才共同培养机制的建立需要双方良好沟通与协作才能够逐步实现,其具体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企业的正常工作流程来实现共同制订培训班的管理办法,包括制订具体的项目质量管理手册以及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企业员工培训手册等。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学校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基本需求设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办班办学的整体实效性,确保培训的质量[4]。

其二,制订相对完善的顶岗实习生的学习、实习管理办法,这方面的内容要根據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设定。比如,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企业的相关管理规定,从基本的穿着、行为举止甚至到技术规范性都要按照企业的基本流程,同时也要建立一套针对学生的绩效管理制度,从而在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水平,从而实现良好的实习效果。

其三,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对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方案,无论是顶岗实习还是企业员工教学等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学校为主导,参考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以及具体要求来进行设定。设定的内容也要全面覆盖学生的考核学习成绩的方式方法、管理学生实训教学内容以及共同评价的教学质量体系,等等,在进行人才培训制度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突出企业的制度性以及规范性,这也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遵守的制度与规范。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迅速融入企业,与企业员工打成一片,尽快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实现良好就业的目标。

3.提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运行工作效率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运行效率的提升是保障校企合作效果、实现双方共赢的重要保障。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多数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沟通与了解,特别是学校在与企业进行联合人才培训的项目开设上,往往缺乏理论指导,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化的管理体系,从而降低了校企合作体制的运行效率,不利于实现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为了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其一,实现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校企合作项目奖励办法。从本质上来看,企业发展的目标主体是经济效益,而学校发展的目标主体是综合办学能力以及影响力,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才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就目前来看,校企合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的开发、研制以及人才的定向输送。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以及人才储备,同时还能够实现一定的培训机会,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学校则是通过企业来帮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扩大院校的影响力,同时还能够通过企业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动态,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效果。

其二,建立双师制度,建立成果共享制度。成果共享是校企合作的前提,也是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通过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双师制度,企业帮助高校建立信息基础平台,由双方共享基础平台的建设成果,共同制订和修改人才培养的方案。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再教育机会,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培训的场所与机会,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作为当前我国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重要发展途径与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就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而对于企业和高职院校而言,由于校企合作在机制上逐渐成熟,不但实现了学生的双向选择,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人才招聘效率,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还为高职院校教师熟悉实训实践环境、了解企业发展状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供了机会。综合我国的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建设现状来看,其运行机制也应该通过以学院董事会的相关决议为标准,实现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的规程、制度,提升校企双向管理的效果与水平,同时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订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奖惩兼顾,从而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实现良好的约束与激励条件,促进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玲.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探究[J].农技服务,2015(6):214-215.

[2]刘 勇,王敏军.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4):27-31,106.

[3]徐艳玲,祁连弟,袁晓霞,等.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初探[J].现代农业,2016(1):112.

[4]王甲云.我国农业技术服务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作者单位: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