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6-02

王兰珍

摘 要:数学阅读能力指学生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是在概念理解中、问题解决中指导数学阅读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学实践表明,数学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对课堂上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点接受程度较低,思维不够灵活,理解问题时常出现错误。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数学阅读。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

1.对阅读数学书本没有兴趣

数学语言是数学的载体,数学概念都是用数学语言加以精确定义的。也正是因为数学概念的精准性,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数学探索、数学交流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也就对阅读数学课本失去了兴趣。

2.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包括阅读数学引言、概念、公式、例题以及课外知识等。不同的阅读内容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小学生受生理及数学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自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学阅读,或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而已,没有目标性,更缺乏深入的探索,使得数学阅读流于形式。

3.不善于通过文字中的信息找到隐藏的问题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解决数学问题服务的,在阅读问题所给的信息时,大多数学生无法从所给的信息中找出隐藏信息,以致无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不善于把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不仅是数学符号的集结,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逐步抽象概括之后,形成一定的方法和理论,并将这种方法和理论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因缺乏生活经验,往往不能把抽象的数学信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5.不善于主动地将文字、符号、图、表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数学语言精确、严密,富于逻辑性和抽象性,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把抽象的数学文字与符号、图、表等相结合的能力,以准确分析数量关系,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正是多数学生的一个软肋,这种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通过阅读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

1.以“疑”导读,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课本可以使阅读更加具有自觉性与目标性。例如,教学《分数乘法(三)》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篇》中的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我故作神秘地说:“想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自己到课本28页上去找答案吧!”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与质疑心理自觉地阅读课本,效果自是事半功倍。

2.以“境”导读,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所选取的数学素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编排的形式变得活泼新颖,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情境自编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教学小学一年级“数一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图时,可以结合学生校园生活,从描述操场上有跳绳的、有踢球的……转而描述有几个跳绳的、有几个踢球……通过一个个改编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图中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渗透数学知识。

(二)指导数学阅读的方法

1.概念理解中的阅读指导

由于数学自身特点,数学语言表述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阅读要对其中的遣词用字进行反复推敲,从而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例如,在教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只有”这个词,我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說说“有”和“只有”的区别,强调梯形只能有一组对边平行,不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通过挖掘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真实含义,学生也就真正理解了这一数学概念。

2.解决问题中的阅读指导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要学会在审题、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如“一个长方形长21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首先我让学生读题,找重点句,学生很快找出“长是宽的3倍”,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得出求宽应该是“21÷3”,防止学生看到3倍就用乘3来解决的错误。数学中的语言非常简洁,一些数量关系总是隐藏的,学生在阅读这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理解,补充或拓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1.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动笔解答问题,而是自觉地静下心来阅读,在大脑里理解、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后,才开始解答问题。为使学生养成这一习惯,我常要求学生做到动笔解题前先仔细读两遍题再答题,从而让他们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1)标注引思。即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标符号的方法。如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用“.”表示要注意的重点等。如“一批原料共重0.85吨,第一天用去0.4吨,第二天用去余下的七分之二,还剩多少吨?”学生读题之后,我让学生找出“余下的七分之二”进行标注后再认真分析、比较,理解“余下的”这个关键词后再去找对应量,从而正确地进行解答。

(2)画图理解。读做结合、读练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如“一条路的一边每隔10米立一根电线杆,共立了125根(两端都有),这条路有多长?”是10×125还是10×124呢?学生互相讨论,我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很快学生就理解了正确答案应该是“10×124”,这样学生既理解了题意,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结语

重视数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设疑,精心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会读、爱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德忠.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17).

[2]张霞娟.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有效途径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8).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顺阳中心小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