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王苏玉
摘 要:高考的背后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不同价值取向的发力。高考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教育探讨的热点。而有效性的提升受教师专业成长能力影响,因此教学有效性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评判指标。文章重点就教师专业成长之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在分析课堂教学既存问题的基础上,引导青年教师瞄准高考,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有效性
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思路的逐渐清晰要求高中青年数学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自身发展,关注高考教学,关注课堂教学实效,实现自身的成长与锻炼,并引导学生做好数学学科的学习。因此,做好教师专业成长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的导向也发生转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鼓励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意识,创设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最终实现其创新意识与逻辑能力的提升,让高中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有效凸显。”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有效应对,让数学教学落到实处。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既存问题分析
(1)忽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只有做好学生兴趣的激发,才能引导其积极探究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但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
(2)忽视学生课堂自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新型的教学理念被普及,数学教师沿用的传统的教学观与新型教学理念相悖,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新课改与高考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关注,数学教学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受学生自主参与度的影响。但是在数学实际教学中,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性地在数学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按照既定的学习方式学习,完成要求的学习任务,无法实现创新能力与发散能力的提高。学生得不到自我发展与提升的空间平台,产生压抑心理,也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降低。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逐渐向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方面倾斜,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借助大量的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忽略了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大量的习题练习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负担。学生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无法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在知识点的认知与掌握上都不理想,也无法在数学学习与探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点的差异,正确把握不同题型间的关联性,从而制约了数学成绩的提升,这也是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不利的一面。
三、教师专业成长之有效教学的研究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与探讨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将数学知识设置到具体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中,寻找数学知识理论的生活化载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与探讨,让其从生活中或者在情境中开启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手段,将其与高中生物细胞分裂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直持续分裂下去。教师引入数学模型建立细胞个数与分裂次数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指数函数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兴趣得以激发,清楚地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掌握指数函数知识点的基础上也掌握了细胞个数的计算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生活化的问题中。高考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侧重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锻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数学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构建数学学习体系,从而实现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2)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好习惯。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自觉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课堂作用则是针对学生数学分析与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指导。在数学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者综合之前的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归纳总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意识培养,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新教材对三角函数的关系式部分进行了删减处理,保留了基础关系式部分。教师在开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习题解答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自主推导公式,给予学生适当的课堂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慣。
(3)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性不强。要想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发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探究,对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构建三维立体概念。在讲解向量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演示并体会三维向量对应坐标轴的垂直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面对高考的压力,同时也承受着来自课程自身难度大、较抽象的教学压力,做好高中数学的教学引导是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途径,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则是其教师专业发展和数学教学的主导方向。本文从数学教学实效性方面,综合高考大趋势,对高中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研究探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好习惯等,让数学教学落到实处,让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渗透数学史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5.
[2]刘 青.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44.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