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虞景平
摘 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受此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分组学习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分组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形成优势互补与良性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文章浅谈了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應用意义与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以一定启发。
关键词:分组学习;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经验
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越来越受重视。分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来谈谈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社会不仅仅看重人才的知识,更看重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一项能力,而这项能力应当从小开始培养,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学本身是一门对逻辑思维及想象力要求很高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满足其教学要求,只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即突出学习的过程,才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在分组学习中,不同基础、性格、特长的学生可以互相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学生能够发现更多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加强引导
加强引导是指教师需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指引和教导。虽然分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更多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但小学生大多自制力较差,很容易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逐渐偏离主题,从原本对知识的探讨转而发展到讨论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巡视,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轮流到每个小组中进行旁听和参与,但需注意参与的“度”,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维发散,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意义,而是应当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积极想象。例如,教师在让学生们分组讨论“7×(5+3)=?”这道算术题的解答方法时,可以到各个小组中观察、督促学生的讨论过程,但是当某小组的一个学生提出 :“先算5加3,再乘以7。”并用眼神询问教师对错时,教师不要立马告诉学生:“你是对的。”而要说:“你们多试试几种算法,看看得出来的答案是否一样,就知道对不对了。”进而引导这组的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就会继续进行讨论,从而想到也可以用“先算7乘以5,再算7乘以3,最后把两者相加”等方法来计算该题。
2.调动兴趣
学生只有先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乃至数学这门学科有了足够的兴趣,才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分组学习当中,在小组中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讨论。而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将一个个数学问题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情境来进行描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情境来展开课题:“小明是个好伙伴,大家都喜欢他,今天是小明的生日,来了10个小朋友给他庆祝。他请大家吃蛋糕,蛋糕是小明妈妈特地买的一个大蛋糕,小明将蛋糕切成了一样大小的10份,给每个小伙伴分了1份,请问每个人能吃到多少个蛋糕?”首先,过生日、吃蛋糕这个情境是小学生们都非常向往的,所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其兴趣。其次,由于情境中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都不足1个,所以这个话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对非整数的讨论,从而一点点认识小数。最后,分组讨论,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围绕该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3.科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及总结也是分组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每个小组都讨论完毕和提交出本组的讨论结果后,教师应当要科学地对每组进行评价,既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又要提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学生进行改进,还要引导每个小组互相进行评价,从而让各小组之间进行补充,更加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在总结时要多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即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综上所述,分组学习打破了传统“知识本位”教学模式的桎梏,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学习是一项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