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汪自徉+朱成科
摘 要:新课改政策“减负减压”,将小学生放学时间从五点半提前到三点半至四点半,这无形间为家长、学校及社会带来一大难题。“小学生三点半难题”无论是小学生繁重课业真正意义上减负减压的产物,还是对新一轮优化教育职责的警示,都应备受关注。如何在顺应政策的同时,有效地应对难题?文章作者究其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小学生三点半难题,需回归学校”的主张。
关键词:新课改;三点半難题;小学生;校本三点半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117-02 收稿日期:2016-08-30
作者简介:汪自徉(1992—),女,甘肃张掖人,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新课改欲求为学生减负,将学生放学时间从之前五点半提到了三点半至四点半,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在校课业学习时间,但却忽视了多数家长法定工作及休息时间。因此“小学生三点半难题”油然而生,其主要是指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的家长难以直接接管及再教育的问题。[1]面对此政策,家长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孩子的学业负担减少了,忧的是孩子三点半放学后谁去接管、做什么事情以及早早放学会不会懈怠学习。因此,狭义上的“小学生三点半难题”,只是指学生提前放学后,家长接管及再教育学生的问题。随着家长们担忧逐渐深化,“小学生三点半难题”不再只是家长这一群体的担忧,也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该去哪
1.回“家”
这里的“家”指隔代老人或亲友的家。[2]面临这一问题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与亲友。虽然家是幸福的港湾、美好的所在,但是爷爷奶奶及亲友接管孩子后的普遍方式都是带孩子逛公园、让孩子在家看电视等。只是由着孩子的个性、脾气,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学习及再教育问题。
2.去“托管班”
这里的“托管班”指多数只是托管的托管班[3]。随着小学生三点半放学新趋势的发展,放眼望去,学区周围不知何时出来了一些“培训辅导班”。 许多家长出于就简原则和无奈,只能选择其中某个名副其实的“作业辅导班”,这些辅导班打着小学生课后作业辅导与补习的口号,也只是看管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量,不顾学生家庭作业的质,失去了学校及老师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反思学识与深化记忆的初衷,也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完成家庭作业的意义。但是,即使是这种意义上的作业辅导班,家长出于自己无暇顾及孩子的原因,也只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保证了孩子在放学后的人身安全,但却忽视了再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3.去“三点半课堂”
这里的“三点半课堂”指正在建设及完善中的社区课堂。除了前两种途径,随着问题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为解决学生三点半放学后的管理和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即“社区三点半课堂”, 是由社区承办,创设并开展读书、画画、体育等与当地学生特点相关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间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虽然,目前看来,这一去向是最优途径,但是,看似容易填补,实际上是一个无底洞。因为政府支持社区健全“社区三点半课堂”,无论是完善设备还是健全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还受管理人员、师资、资金、设备、场地等硬性条件的限制。因此,“社区三点半课堂”既要发展,又得适度。
4.在“学校”
这里的学校就指学生平日中学习成长的地方。笔者所思,何不把政府用于购买服务的资本,用于鼓励学校开发“校本三点半课堂”?面对所思及上述问题,“社区三点半课堂”的进展虽然也在飞速发展,但是,政府不能为了减轻学生在一个学校的课业压力,而再去建另外一所“学校”供学生们再学习。因此,笔者在综合考量下认为,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最便捷、最有效、最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政策高效实施的场所还应是学校。
二、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该做什么
1.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
这里“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是指在有选择的条件下,让孩子自由地支配时间。因为,孩子自己支配时间,比较容易形成和产生个人独特的生活观念与理想。但是,笔者在此处所指的“自由支配课余时间”是指在教师或家长提供科学合理选择条件的情况下,由自己自由选择支配课余时间代替自己直接自由地去支配课余时间。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不会也不懂如何做选择,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如果在有合理选择的前提下支配课余时间,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并且,这样的做法还会保证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建设与开发校本三点半课堂时,应该在综合学校每一位学生发展特点的条件下,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开发出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样化课程供学生选择。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一次全校的问卷调查,然后选取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先制订出校本三点半课堂的课程范围,再根据最后定夺好的课程对校本三点半课堂进行研讨与定制等。
2.从学中做,从做中学
针对这一思考,为了使社区和学校共同发挥教育责任者的光芒,促进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习者的交流,笔者不禁想起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欲运用小先生制,为建立校本三点半课堂或社区三点半课堂带来东风[4]。即由高中以上水平的学校与社区共同携手,在高等教育的学校中,选出一些学生,仿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让学生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去管理学生”[5]。 高校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知识水平及能力特长的优点,结合学校校本三点半课堂的要求和规定,间接地帮助小学生合理支配时间学习、玩等。其中具体策略由带班“小先生” 制订,并且带班小先生可以放权给小学生,使小学生有自己管教自己的机会,逐渐形成自觉意识。
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解决学生放学后占用老师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学校缺乏组织学生活动人员的问题,又可以让高校小先生得到职前的免费经验,并且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一个身心的交流。彼此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潜移默化影响小学生促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有利于激发教育事业的正能量,回归教育之本。
3.尽情玩,学会玩
平日中一些教师所谓的学生会学习、会玩就是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体现,学生能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玩的方式进行结合,会玩也会学习,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思维整合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校本三点半课程的多元多样化,可激发学生“从玩中学”的潜能。
与此同时,学校更应该鼓励教师联合师范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合力开发校本三点半课堂,在听取学生意愿,追求多元多样化课程的同时,避免校本三点半课堂形式化,让学生和老师真正地付诸行动做起来。
三、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还能做什么
1.“有态度”
“有态度”即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学校、社会,都应先端正对此难题的态度。第一,学生应正视三点半放学,明确意识到减负不是放纵,放学不是放松,更应独立自主地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例如,玩一些高端的科学小实验、情境模拟等游戏,积累一些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回顾和反思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把书本中的所学真正反射到实际生活中。第二,家长也应端正态度,不要急于解决困扰就把孩子送入没有经过听课考察的作业辅导班,而忽视了孩子的再教育和再学习问题。第三,学校应联合老师、社区及家长,成立“三点半委员会”共商对策,开发有特色的校本三点半课程,不把下班当下岗,主动与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携手解决难题,自觉分担三点半难题的责任。第四,社区以及教育部门也应积极辅助学校,做好课程开发和组织管理学生三点半课堂的志愿者召集活动,利用好身边的一切现存资源,由社区作为志愿者的总管理者,制订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志愿者管理与奖惩机制,使被招聘的志愿者在经过组织培训后,随着学校每学期教学任务的进度,填充小学生三点半之后的空白。
2.“有耐心”
“有耐心”即無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在解决此难题的时候有耐心。第一,家长不仅要在解决难题的时候有耐心,更要对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有耐心,不要因为自己一时无法合理规划和安排,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要在保持冷静的同时,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第二,学校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生所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对全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分析以及全校学生中特殊学生群体素质的综合分析,得出一个应对不同类型学生在三点半课堂的发展方案,并且教师及其他校本课程的研究者,根据得出的分析结果,随时对开发的校本三点半课程进行调整,本着以每个学生为本的宗旨,在思考处理对策的时候饱含足够的耐心;第三,社会方面,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政策方面,都应该给予问题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吸收一切可执行的建议和意见,整合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生三点半课堂具体实施方案。
3.“有行动”
“有行动”即无论是要坚持执行社区三点半课堂还是大力可持续发展学校三点半课堂,都要坚持其可持续发展,让三点半课堂时刻保持新意。第一,学生要积极配合三点半课堂的研发者,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第二,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对三点半课堂的感触,及时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需求,以便老师及时对三点半课堂的相关方面进行反馈和改进;第三,学校在开发、实施校本三点半课程后要定期进行考察,及时对课程的设置和更新进行反馈,做好风险应对措施和课程可持续发展方案;第四,社会各教育阶层以及管理部门要联手协调好三点半志愿者、学校以及社区所分担的责任,也制订相关奖励个人、团队、先进单位的办法及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齐心协力,努力解决三点半难题。
参考文献:
王 楠.把“阳光”洒向放学后——破解“三点半后去哪儿”难题.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7):12—13.
冯 娟.放学:“三点半难题”该怎么解决.http://www.tj.xinhuanet.com/campus/2015-10/30/c_1116986604.htm,2015-10-30.
储召生,阳锡叶,董少校,等.求解“三点半难题”——部分城市解决小学生放学托管问题透视.中国教育报,2014-03-03(1).
张金珠.推行“小先生制”,促进主体发展.福建陶研,2011,(Z1):56—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