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苏晓婷
摘 要:音乐是启迪心灵的钥匙。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是新课改下必须实行的教学内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分析,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审美品位
审美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审美教育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出发来探讨此问题。
1.体会歌曲情感因素,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传达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能让我们的心情随着音乐中的喜怒哀乐而逐渐受到感染和影响。音乐作品充满着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领悟其中所表达的情感。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讲解时应该让学生深入领悟音乐作品的内容,同时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例如,在《大海啊,故乡》这一首歌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厚的感情和内容。在体会到歌曲的情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用心静静地聆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可以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以及作曲家的情感。在充满感情的曲调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启发,这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感情世界,还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多角度分析作品,提升音乐鉴赏力
由于创作者生活背景的复杂性和音乐创作风格的多样性,音乐作品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多义性以及形式上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在讲解音乐作品时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出发来分析音乐作品,进而让学生全面了解某一部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可以提高其审美水平。例如,音乐作品《梁祝》中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通过歌曲、越剧、小提琴协奏曲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而且让学生有了别具一格的享受。
3.创设艺术情境,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艺术情境的创设对于提高音乐审美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情境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审美兴趣和注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情境的设置会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如果一堂课的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那么学生的思维和精力就会十分旺盛,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比如,在《茉莉花》等民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图片和旋律,把学生引入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氛围中。然后学生在聆听和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进而提升了自己的审美境界,扩大了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信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在音乐课上,如果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审美心境,学生就会产生与音乐相伴的审美情绪,而这种情绪正是审美能力提高的必备情绪。
4.加强律动表演,提高审美创造力
审美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审美感受力、审美鉴别力及审美创造力,其中审美创造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而审美创造力是在审美感受力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课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演唱和表演的能力。当然,教师在音乐课上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小比赛。或者是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演唱与舞蹈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个表演的过程,是学生再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感受力提升的主要体现,也是学生审美体验的折射。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各科教学中,而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音乐教师在内容讲解时,除了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必要的乐理知识和演唱表演的技巧外,还应该格外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专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品位,增强高尚的审美感受力。
参考文献:
类小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周刊,2013(5).
王良化.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