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课堂的沟通艺术

时间:2024-06-02

雷芳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无论是国外的“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还是中国的“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都特别强调“听”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或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说, 课堂充满了教师的“话语霸权”;或是多者的“言说”,课堂热闹非凡,却各为中心,自说自听。而倾听受教育者的述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教育者的述说是學生的学习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关系到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把沟通艺术分为三个阶段来探索。

一、倾听,让心灵之园润泽

1.自身做好倾听示范

学生发言时,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准则,会说的学生我们帮助其提高表达技巧,让其越说越精彩;不会说的学生,我们引导其丰富表达的内容,让其有话可说;不敢说的学生,我们创造和提供机会鼓励其大胆表达,让其感受表达的愉悦。不管怎样,学生发言时,我们率先做好倾听的示范,不打断学生、不无故中止沟通行为,或侧身倾耳、或颔首赞许、或微笑欣赏、或言语鼓励。总之,教师要以倾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被接纳、被认同、被肯定的愉悦。

2.教育学生端正倾听态度

我做语文教师往往兼职班主任,常常教育学生“倾听是一种美德”“是对发言人的一种尊重”。学生们在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渐渐明白“上天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耳朵,是为了让我们少说话多倾听”的朴素道理。他们学会了在倾听内容的同时,去感受发言者的心情与想法,去领会发言者的意图与观点,或冥思、或笔记、或情感共鸣、或达成共识、或言后交流。

3.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我向学生提出,倾听时要具备“五心”:专心听清楚发言人说的意思;耐心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静心理解倾听内容并捕捉其中要点;虚心接受别人的合理意见并修正;用心思考避免盲目听取他人的意见。除此以外,为了激发学生倾听的热情,我常常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及时表扬会听、会评的学生,让其体验到学会倾听的喜悦,并产生不竭的动力,更加注意倾听。

4.提升学生倾听品质

倾听并不是让学生做被动的听众,而是要倡导其成为“思考着的听者”,能主动地思考、质疑,随时准备和对方交流,用“一个苹果”与发言者交换后要能拥有“两个苹果”的收获。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开展“快速阅读品鉴会”“你发言我复述”竞赛活动;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开展“百家讲坛模拟会”“励志故事会”“我是演说家”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倾听和表达热情,提升学生倾听的品质。

二、表达,让性灵之花绽放

孔子东游时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怠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故知非难也,所以知人难也。

你看,至此孔子方才明白,原来不只心想之境未必正确,有时竟连亲眼所见之事,都有可能造成误解。于是欣然接过颜回的大碗,开始吃饭。由此可见,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多么重要,而善于表达又是多么重要的一环啊!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表达水平。

1.乐于表达

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别致灵动的教学形式,让课堂充满魅力,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表达欲望。只要时时处处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快乐之境便会不时诞生。

2.敢于表达

一是教师要致力于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二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我口说我心,大方、从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无论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教师既要点评其观点又要鼓励其积极性。

3.善于表达

语文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表达的非凡魅力,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要把指导学生交谈和表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把话说得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优美生动。当学生有灵感时,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口头表达出来。特别是学生作文上的一些亮点的语言内容,不仅仅只让它停留在纸面上,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分享出来,适时鼓励学生。

三、交流,让生命之树长青

1.自由交流

交流的平台应该是在润泽的教室里,所有学生都能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所有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学习与交流。在这种没有迎合、没有限制、没有胁迫的氛围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尽情表达思想观点,自由地对话碰撞,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自由交流的核心是不打击任何学生的积极性,围绕着某一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教师不作点评,只是把握秩序。

2.互相尊重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引导学生耐心地倾听并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正所谓“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因观点不合而互相抨击,也不因发言水平不高而受到嘲笑,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都能敞开心扉,享受交流的快乐。教师不应该因学生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不以刻薄的语言对待学生。

3.平等开放

这个交流平台是对全体学生开放的,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共享交流的话语权。课堂上要避免话语权被教师和优秀学生垄断,好的交流氛围应该是百家争鸣,倾听每个人的声音,尊重每个人的观点,表达每个人的内心。

四、结语

在烦琐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给予学生沟通的权利,其实也是给自己寻找和创造更好的教育契机。因此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沟通,还要善于帮助学生促成沟通的效果。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绮丽的花朵。没有沟通,就没有苏秦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之功,亦没有丝绸之路纵横欧亚的古今恢弘。学会沟通,就赢得了整个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宋立华.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30-34.

[2]王建军.倾听在有效沟通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1):54-57.

[3]张 华.走向“倾听”教育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0(10):3-14.

[4]叶郁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沟通艺术的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5(11):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