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品德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时间:2024-06-02

倪淑贞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语道破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品德课堂尤为如此,如果教育只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就成了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只有把好的思想付诸行动,融入实践活动,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检测出学习的效果,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们几位老师商议制定了关于在小学中高学段开展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明确了三个活动主题:我是家庭小明星、我爱近小、家乡的端午节。活动的如期开展,让我们对品德與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品德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品德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只有学生明白了道理后,学会运用,懂得践行,好的思想才会浸润学生的心灵。

“我是家庭小明星”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在家庭中的自我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活动调查显示,现在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家中是受保护、受照顾、受呵护的对象,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家人的爱,极少思考过自己也是家庭的一部分,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少数学生懂得这个道理却因长辈溺爱等各种因素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极少落到实处。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按自制的计划每天为家人做2~3件实事。学生慢慢从开始的不自觉需要家长督促到后面的自发行动,从开始的虚荣心到最后的责任觉醒。学生们在思想上有了蜕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家中的角色,懂得作为儿女要实实在在地为父母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桃江的端午节”是一个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书本,跨出校门,尝试以独立自主的“社会的人”的姿态直面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世界。在采访大栗港镇胡呐喊传人盛玉堂老人时,学生亲眼目睹了八十多岁老人的独特的音乐风采,聆听胡呐喊的故事,为家乡在脑海中的记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感受是无法从课堂中获得的。

2.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品德教育形式更丰富,效果更显著

教育的天地应该是广阔的,教育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课堂理论的学习、实例的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品德教育打开了一扇门。品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愉快地生活,做个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人。如果让学生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学生就会如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懂得很多,浑然不知从理论到实践相距有多远,实现有多难。

在“桃江的端午节”活动中,学生去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关于端午的故事;跟随父母一起采摘粽叶,学包米粽;跟老师下乡采风。在实践活动中,家乡端午的民风民俗不知不觉深入脑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如包粽子活动中,我们首先邀请了安记饭店的老板做现场示范,然后逐步教大家怎样包,最后请大家品尝已经煮熟的米粽。在举行包粽子的班会活动时,教室里人声鼎沸,学生兴致盎然,一个个大显身手,传统的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悄然传承。

3.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品德教育与各门学科紧密结合,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

在“我爱近小”的分组实践活动中,中队长策划,邀请语文教师指导文采出众的学生成立第一小组负责采访校园中为我们服务的人;邀请美术教师指导擅长书法绘画的学生组成第二小组负责主题版报;邀请音乐教师指导有文艺专长的学生组成第三小组负责感恩教师的表演活动。正是依靠多门学科的相互支撑,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校园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学校中各个岗位的老师都在为大家无私辛勤地付出,是整个团队在为大家的学习保驾护航,因此要知恩、感恩、报恩。

二、品德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策略

1.围绕新课标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体验来设计和实施。如“我爱近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就是结合《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二课《我们的学校》及第六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三课《来自社会的爱》系列活动中的“学校中为我们服务的人”而开展,对历史与当下的近小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校园、对老师的爱。“我是家庭小明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提出源于《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我们从中提炼出“勤劳”与“孝顺”的关健词,在父母的协助下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孝德、行孝道。

2.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开展品德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年级特征。如三年级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认识自我为主线策划主题活动;四年级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五年级学生处于儿童向少年过渡期,教师可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与创新。

“家乡的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是在五年级组展开的。桃江县的端午因为三角米粽和大栗港镇胡呐喊而与众不同;因为与屈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意义深远。基于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成立了“走近屈原”“走进端午”和“粽叶飘香”三个活动小组。学生利用晨读在校园吟诵屈原的《天问》篇章,利用班会讲述屈原与桃江的故事和各地端午的习俗,走出校门去大栗港镇采访胡呐喊传人——盛玉堂,去安记饭店找老板学包米粽,去凤凰山天问遗址寻找屈原的足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许多民间文艺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需要大家去关注、传承和发展。

3.整合相关课程资源与家庭、社会资源,为品德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这次教学研究把思想品德课程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让品德教育在实践中开花结果,但是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多门学科的支持。一是专业教师的指导,二是主题活动在各门学科的同步开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时要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并成立教师团队,引领指导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另外,品德的践行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支持。课堂与生活、社会是一个点和面的关系,课堂只是品德教育的一个点,因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很难当堂践行,所以必须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社会环境去尝试去实践,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轮回行走,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仅仅是我们的一个尝试,学生展现出的热情与风采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活动参与者。今后我们将陆续尝试各种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潘洪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