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时间:2024-06-02

摘 要:“美”的追求已经进入国家建设的核心任务,如何提高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美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当今美术教师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目标。通过学习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美育方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学习人文知识与技能;其次要注重通过课前研究性学习等途径,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性,提高其人文能力和方法;最后要立足传统,将传统文化同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多学科融合,领悟人文精神与品质。

关键词:美育教学;多学科融合;人文素养;传统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5

作者简介:郭维奇(1983—),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教师,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一、引言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美的感受的教育,也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内容上包含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文化之美。而“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它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二字。由此可见对“美”的追求已经融入国家建设的核心任务,如何提高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美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当今美术教师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目标。因此我通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反思美育课程设置,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尝试和感悟。

二、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学习人文知识与技能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人文技能主要指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包括语言表达、分析解决、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高中美术课本主要围绕湘教版教材的美术鉴赏、绘画和设计三个模块,为了通过这三个模块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人文知识与技能,教师就必须认清美术教材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我们要利用教材去教学,而不是照本宣科。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归整,确立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再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其学习人文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绘画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本课用四页24张图片详细介绍了表现形的空间的三要素:遮挡、透视、光影,但如何在一节课内有效、快速、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这三要素并能动手操作实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首先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改动,从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当下比较流行的3D绘画入手,将课题改为《走进3D绘画》,并且只挑选2张具有代表性的3D绘画作品,(有时候范图不在多而在精,能说明问题即可,而且先从学生熟悉的入手也有利于他们接受与理解)让学生比较、观察这两幅3D绘画作品,再通过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总结出形的空间表现三要素。这是学生对绘画三要素的一个初步认识,接下来深入研究部分则是通过展示几张中西经典绘画作品,让学生对比绘画三要素在其中是如何应用的及又有什么区别,基于之前的总结,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的文化多样性。动手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制作一小段微课,展示自己动手绘制的全过程,并将绘制过程快进处理,这就化解了课堂上教师示范空间的不足或时间的局限性的问题。

正如以上,我们可以通过对美术教材的合理教学设计,解决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美、审视美、辨别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好习惯。通过改进美育教学,让学生学习人文的知识与技能。

三、强化自主学习,提高人文能力和方法

美术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却是无限的,这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在实践中感悟。现在获得资料的途径非常多,高中生都是“00后”,他们出生于一个信息化的年代,用网络查找资料、完成作业、进行沟通已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博客、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圈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样,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自学到各种美术知识。因此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人文能力与方法。而这时教师的定位就发生了变化,其起的就是一个“桥梁”作用,给学生准确的引导、帮助和梳理。

例如,教学美术鉴赏模块第三单元《地域的永恒魅力》时,讲到古建筑艺术特色时,我首先对学生们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大家对福州市本土老建筑感兴趣,但了解甚少也不知道如何系统学习,而且福州市老建筑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灌输,学生就容易乏味。如果简单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就会将网上查找的资料通篇打印出来,应付了事。因此我做了以下三个活动设置。

1.课前研究性学习

在课前先让学生分三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将研究区域定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福州市老仓山以及福州市上下杭这三个老建筑密集的区域。从三种不同风格的老建筑(三坊七巷的二梅书屋、老仓山的泛船浦教堂、上下杭的古田会馆)深入了解福州市三大老建筑集中片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第一组:三组建筑的兴建时间、地点、所在地点的建筑总特色;第二组:三组建筑的外形和门窗的区别及其原因;第三组:三组建筑的内部空间区别及原因)。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更加深入细致和系统地了解福州市老建筑的艺术特色

2.课外写生考察

结合校园艺术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写生一批老建筑风景绘画。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用自己的画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福州市老建筑,与福州市老建筑亲密接触,将福州市老建筑文化进行艺术传播。

3.开设微信公众号

开设微信公众号“百年建筑品味时光”,将学生的美术作品上传,让学生都在微信投票平台上为这些作品投票,评选出最美老建筑,引发学生的关注度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我也将与福州市老建筑相关的内容上传至平台与学生共享,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让更多人通过微信平台了解福州市老建筑,关注福州老时光,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老建筑,激发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并致力于保护与传承家乡文化。

四、立足传统,多学科融合,领悟人文精神与品质

在信息化教学的影响下,传统美术教育的模式、內涵和定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的互联网学习是否能替代课堂的面对面?今天网上自由地选择老师,是否能替代课堂里的因材施教?网上的虚拟展厅,是否能替代美术馆的现场审美?你到虚拟展厅里去感受,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观看到大师的作品,但是大师的气场、风采和现场的感受没办法亲身体会,这里面都存在一些矛盾。我们许多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也是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来感受体会。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是它如何跟当代的文化接轨,与多学科融合,为学生创设历史文化情境,让学生感受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品质呢?本人做了以下教学尝试:

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她既有福州市建城以来一路延续的深厚历史底蕴,也有着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面貌,被视为“最有文化情怀”的学校,当惠泽山的悠悠古韵和福州市传统文化相遇,碰撞出的是四中浓浓文化气息的校园新声。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开设了福州民间艺术特色工作坊,打造四中非遗校园特色,激发学生对福州市本土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前期正在尝试进行中的是“‘伞亮福州”系列课程,使福州市本土美术文化在课堂中得以传承:

1.“‘伞亮福州之——各异的风土人情”

首先让学生对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审美特征有个初步认识,学会用简单的绘画方法装饰油纸伞。

2.“‘伞亮福州之——非遗进校园”

邀请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油纸伞”传承人将非遗文化技术引进校园,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绕伞线、上胶、绘制伞面、裱褙伞面、包伞头、上桐油等一系列制伞工序,让学生不仅能从网络上了解福州市传统手工艺,还能自己动手制作,感受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的不易,亲身体会到手工艺人们的工匠精神。

3.“‘伞亮福州之——‘预见油纸伞”

福州油纸伞虽然很美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还是略显过时,传承和保护具有难度。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如以“余杭纸伞的未来”为名的纸伞衍生品设计等案例来探讨如何对福州市民间工艺——油纸伞进行传承与创新,设计并制作一些油纸伞的衍生品,实现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预见油纸伞的美好未来。通过这一系列课程,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美术文化传统怀有敬畏之心,同时又积极培养学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和能力。

4.“‘伞亮福州之 ——诗画歌舞”

与语文、音乐等人文学科兼容整合,融入地方元素,共同创作出关于伞的诗、画、歌、舞。让学生通过艺术和文学的联动,更好地走近“大美育”,了解和体验传统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结语

以上便是近几年笔者在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中的一些尝试和感悟,人文素养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与技能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两个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人文能力与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与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而改进美育教学就要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将美术学习真正地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接下来,我还将继续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美育方针,为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早日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周 牧.高校美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07-109.

[2]王雅雯.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J].音乐时空,2015(14):1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