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时间:2024-06-02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陶行知先生倡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现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进行整合、补充、拓展,在与学科整合、与班队融合、与活动牵手的个性化处理中,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6

作者简介:郭海燕(1967—),女,吉林四平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副校长,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体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这一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作为基础,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关系,重视对理论与技能的使用,体现实践经验与实际生活对学生发展产生价值的课程。这一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纲要》早就明确:“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陶行知先生主张“课程要有系统,但也要有弹性,要在课程上争取时间的解放。”于是,我们大胆地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一、与学科融合,在课程中拓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以教人者教己,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他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这有效地说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结构,确保自己已经能够全面把握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这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学生,确保教学过程深入浅出,既能够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教师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前必须全面了解这门课程的本质与主要教学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型课程,翻开教材,里面到处可见到似曾相识的其他学科的影子——语文、数学、美术、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倘若用心整合相关主题因素,巧妙用于情境创设、目标达成、知识铺垫等,可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效倍增。例如,通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学习,学生开展“家乡春节习俗的研究”主题活动。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学生对家乡春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探究过程增长学生见识,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教育科学版六年级上册“走进民间艺术”主题活动中关于“家乡民间艺术特色”问题研究时,教师从学校美术学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项目——版画的设计制作与鉴赏角度入手进行设计:

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1)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

(2)可多印幾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3)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纹理呢?

版画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借助一些工具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复制,有多幅原作;便于交流传播,容易普及,更能将闽南地区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结合起来,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呈现出独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作品。

教师(出示版画社团学生作品):“这就是我们闽南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作品——版画,从这幅画的颜色、线条和画面,你可以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内容吗?”

学生1:“创作、制版、印刷。”

学生2:“画面上内容是表现闽南传统民俗活动——送王船。”

学生3:“送王船习俗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

如此设计,表面上看是在谈画,其实是在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民间艺术的传承所代表的人类的美好愿望,悄然渗透进学生心中的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与班队整合,在活动中收获

陶行知认为,集体生活是学生从自我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需。班集体就是这样一个承担着特有的社会功能的组织,是一个由班主任和学生组成的学习生活共同体。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契机,引导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积极体验与实践经验,建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存在关系的总体了解;体会且初步了解处理问题的合理方式,有着问题认知,发展优良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产生较强的责任感,具备优良的个人品质。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与心理变化,同时与学生们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赢得学生信任,同时也可以更加精准地开展教育教学。

为了有效开展班队整合,笔者利用教育科学版三年级下册的“纸与我们的生活”主题研究开展“节约每一张纸”中队主题活动。活动中,笔者把中队分成几个探究小组,采用自愿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体现班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探究性。

探究小组:查找资料,了解造纸的基本原理,了解纸张的主要原材料、生产流程、主要工艺及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和治理情况,初步了解节约用纸及纸张消耗的代价,给学生以警示。

调查小组:开展“身边纸的浪费”社会调查活动,学生走进社区,对用纸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活动中学生了解了纸铅笔、纸电池、环保再生容器和纸航空板等高科技产品。

实验小组:开展“我为节约支一招”的讨论活动并献计献策:“两面用纸、节约护树”,回收正反面都用过的纸,放在教室后面的可回收垃圾桶里;小组成员每周到各办公室回收老师淘汰下来的废报纸、办公用纸;进行旧报纸的妙用等。

行动小组:去社区草丛清理垃圾;在教师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利用废旧材料做贺卡,不买传统贺卡以节约纸张。

“节约每一张纸”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意识,增强了其创新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班队课活动目标的综合化。实践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班级活动的结合事半功倍。

三、与活动结合,在体验中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是其提倡的方式。他提出“实践是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学的关键,生活教育必定是教学做结合的”。他一直重视以体验为中点,将教学活动和实践、教育与生活相关联,在实践体验中追求“教学做结合”,从而指导我们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这种教学思想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我们努力寻找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点,并进一步进行精心设计、演化,使原来的德育活动更富有层次和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模拟长征行体验活动”是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的德育传统活动,但长征漫长的时空距离和今天的安逸生活造成了事件与学生们的距离感也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还有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因此,教师要在一次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长征精神,愿意在生活中发扬和继承有难度。为了使体验活动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出功能,模拟之前,我们开展了“永远的长征”主题研究,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长征史,知道红军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体会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模拟之时,我们积极开发地域资源,利用周边环境,因地制宜设计活动场景,途中要经历“过封锁线”“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急行军”“大会师”等各种情境体验。模拟之后,我们鼓励学生及时用日记、诗歌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活动中的点滴体会与感受,然后组织交流会,进一步对学生的领悟进行引导、提升。体验前的研究报告主要了解长征历史,为学校活动做铺垫。有了这样的大型体验活动的支撑,学生体验后的感悟刻骨铭心。

四、与生活亲和,在实践中成长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就是受科学的教育;过付出劳力的生活就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就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就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發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就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这说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生活,而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亲子研究表明,作为家庭课程资源的主体,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家长自身的知识结构、一言一行同教师、教学用书等其他物质形式的课程载体一样,对教育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辅助,家长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配合者。许多家长非常热心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智慧、特长,如在饮食文化、广告设计、动物饲养等方面,可直接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可见,家庭课程资源是众多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灵动活泼与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等特征,给他们各方面以信息刺激,调动他们各种感官融入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建立准确的态度与价值观念,这正是以往教科书所不能取代的。家庭课程资源是一片神奇的沃土,正等待我们更深入、更科学、更合理地开发利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研读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经典,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对现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进行整合、补充、拓展,在与学科融合、与班队整合、与活动结合、与生活亲和的个性化处理中,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诚然,如陶老先生所言:“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使用道路上不断努力,才可以走向更有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教育研究,2008(2):53-60.

[4]宋时春.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6):13-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