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人交际中谦敬辞的应用

时间:2024-06-02

谦敬辞是古人在日常书信与对话中常用的言辞,是礼的原则在语言上的体现,分为谦辞和敬辞两种。《礼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这告诉我们无论富贵还是贫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尊敬别人同时还要自谦,这关乎到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一、谦辞

1.在口头或者书面表达中,提到自己时用谦辞。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

(3)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孔雀东南飞》)

(4)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以上例句共同的特征就是用谦辞来代替第一人称,表示对他人的尊敬。(1)中的“臣”是个象形字,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说:“(臣)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所以“臣”最早有“俘虏”“奴仆”之义,在这里表示臣民对君主的谦称。(2)中的“丹”是太子的名,古人自称时称名表示谦卑。(3)用“贱妾”表示自谦。“妾”本义表示女性的奴隶,后来演变为男子在正妻之外娶的女子,地位都较低。(4)中“寡”,表示自谦,“寡”即“少”的意思。

2.用谦辞描述自己或跟自己相关的事物、行为。

(5)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

(6)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5)是在秦武阳胆怯害怕,刺杀行动即将暴露的前提下,荆轲用谦辞“鄙人”渡过难关,使刺杀行动得以继续。(6)中的“窃”由动词虚化为副词,修饰限定“计”,不再表示具体的意义而是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

二、敬辞

1.在稱呼对方的时候用敬辞。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烛之武退秦师》)

(2)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1)中的“子”表示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2)中的“足下”是一个敬辞。有关“足下”的典故很多,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借代修辞,因为敬畏,只敢看对方脚下的地方。(3)中用“贵”修饰“子”表示尊敬。

2.描述自己的行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4)中“伏惟”的意思是“俯伏思量”,是古代奏疏或书信中常见的一种敬辞。

3.赞赏对方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恩惠,以示尊敬。

(5)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6)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5)(6)都是“幸”的意动用法,分别表示以项伯的告知和大王的赦免为荣幸。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谦辞和敬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谦辞是针对自己,通过放低自己,表达敬意;敬辞是抬高别人,或者自己用具体行为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而两者的落脚点都是对对方的尊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