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水利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产教融合”育人的实践

时间:2024-06-02

杨胜敏

【摘要】围绕水利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核心课程《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实训》实施产教融合的改革。将目前主推的农业节水技术、职业素养、水文化内涵等有机融合到典型案例中,经过4年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双师素养,丰富了课程资源建设。

【关键词】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产教融合育人

一、前言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50m3,属于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而农业用水仍是用水大户。因此,北京农业必须向节水型农业转型发展,才能符合首都社会环境发展现实需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特色水利专业是北京市唯一的水利高职专业,专业教师肩负着为北京市输送符合现代水利行业所需求的人才的责任,能够具备水利施工与管理、节水灌溉规划设计及技术推广能力是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深化职业教育、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政策,水利专业在有60年建设的积淀基础上,在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引下,进一步促使了水利专业的产教融合改革不断深入。

一、创新“产教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2013年,水利专业依托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能力项目,创新实施了“产教融合”“2+1”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可以理解为“产”是为企业生产,“教”是为学校教,两者融合一起,“产”中有“教”,“教”中有“产”,则校企双方共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促使“学习与工作”“教育与生涯”的完美结合。

1.第一学年:夯实技能基础

学习水利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调研,企业特别需要学生首先具备水利人能吃苦拼搏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材料检测与应用、工程识图与CAD、水利工程測量等基本岗位能力的同时,新设置了水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水文化,学习以大禹为代表的水利先人长期在治水过程中铸就的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学习现代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带给人民的福祉,培养学生具备“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2.第二学年:岗位技能培养

学习岗位核心技能课程。岗位技能的设定是依据水利行业的技术发展设定的。设置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标、现代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与实训、水工建筑物运行与维护等课程,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学生符合企业顶岗实习要求。在第二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自主选择相应职业资格取证。

3.第三学年:综合职业培养

进行“产教融合”学习和实践。通过双向选择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一位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到企业后进行岗位前的安全和技能培训后,然后严格执行“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就业时学生和企业再次双向选择,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参与学生的表现综合评定。

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实训》产教融合的育人实践

1.课程整体设计

教师有计划的轮换到水利灌溉行业调研,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学时66学时,集中2周实训。校企合作制定了灌溉技术人员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模拟仿真和实际工作环境中,掌握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设备安装与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三大能力。见图1。课程内容结合北京灌溉技术实际应用情况,减少部分节水灌溉基础理论及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内容,重点讲述喷灌和微灌技术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管理内容,增加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园林灌溉及农艺节水内容,每一个内容结合企业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每个案例以节水灌溉工程从资料收集、基本知识、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案例,涵盖一个真实任务的全部过程和内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产教融合运行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实训》课程产教融合运行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在校内,分别对应基本知识、设计能力、施工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学习。第四个阶段在校外,企业和实习学生双向选择,夯实学生实践技能及企业文化融入,为就业做准备。

第一阶段为基本知识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节水灌溉的基础知识,为课程学习及实际应用奠定基础。为使学生对灌溉系统及运行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800多亩的园林绿化喷灌节水设备及学院温室大棚的微灌节水设备。利用学院的综合节水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夯实灌溉基本知识。另外,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以色列、美国等在节水技术上先进国家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比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匮乏的状况,对节水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为设计、施工与管理技术的学习。在典型案例教学法中,把每一种节水技术作为一个项目,从设备选择、设计出图到施工安装,进行逐个项目的小实训。师生一起收集设计气象、土壤、水源、种植作物等基本资料;勘测地形图,确定灌溉制度和湿润比技术等技术参数,选择节水设备,进行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的遴选。

第三阶段是集中2周的课程实训。通过一个小型灌溉工程设计,锻炼了学生识图、节水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组织等课程的综合职业技能,为学生的校外综合性实践奠定基础。水利专业教师最近几年都有北京市农委节水新技术推广的项目,地点分部在大兴、通州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实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时,获得的学习效果最好,学生最感兴趣的例证就是教师或学生亲历的事例。在第三个阶段中,为体现现代节水灌溉的理念,穿插为学生讲解使用高效节水灌溉设计软件DLand V5.0的和灌溉行业的信息化的使用。

第四阶段夯实学生实践技能及企业文化融入。学生在“产教融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后1年通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在校内老师和校外师傅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程建设。近几年,每班学生大约30名左右,分别到通成达水务工程公司,北京湖人灌溉公司等企业参与一年的实践,这些公司承担过南水北调、奥运公园园林灌溉以及北京农业节水示范基地等大型建设工程,跟这些老水利人学习一年,学生受益匪浅,就业时除专升本的学生外,大部分同学直接被企业正式录用。

3.产教融合考评方式

在课程教学运行期间,前三阶段主要由校内教师对学生考核,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设计能力、施工安装及管理的操作能力。基础知识不再用笔试的方式考核,而是主要是通过团队合作的设计及施工安装的业绩来考核小组整体的能力,每个人的差别是由平日表现(出勤、设计、施工操作要领、参与团队活动、教师科技服务团队、任务汇报)来体现。第四阶段是在企业,为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企业师傅对学生的实训态度、协作能力及业绩给予综合评定,对学生可以实施“一票否决”。

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实训》产教融合育人成效

1.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提高

水利专业每学期都邀请行业专家及技术员参与教学过程。企业技术员作为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并作为评委参与学生项目教学的考核,四年来企业对于本课程评价优良率达到92.0%,对课程的改革给予高度评价。四年来,每个学生至少取得了两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在连续三年的麦克斯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行业单位都对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做人、做事的表现中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推进了对“双师”师资的培养

“双师”教师要熟悉教学方法与规律,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现有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为此,在对企业的调研、和企业技术人员探讨如何选择典型案例时,专业都会安排青年教师参与,给青年教师提供较多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近几年青年教师都参与了多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安装工作10余项。通過和灌溉公司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教师了解了灌溉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的灌溉技术,水利专业教师“双师”结构比例达到87%,“双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渠道也拓宽了。

3.丰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

经过4年的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2013年,作为主持院校之一,水利专业教师主持了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子项目(编 2013-4-KC17)。该项目在原有课程资源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了课程标准、增加了工程图片、工程案例,虚拟动画等大容量的素材。目前,《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实训》资源库作为同时也可作为水利员工继续教育平台,已使用6期次,学习人数达到898人次。水利教师主编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实训》于2013年荣获了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该教材中由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已使用4次,效果良好。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课程的主要技能知识点进行翻转课堂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到2017年底,水利专业实施“教产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运行了4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中存在企业深度参与不够,校内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制度等还不完善等问题。随着国务院发布“职教二十条”的实施,在职教改革中不断探索与实践,为培养新时期水利行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惠娜,张伟.北京都市型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6),37.

[2]周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8,(18)6.

[3]潘军,陈春梅.重振美国梦背景下美国社区学院新定位与发展战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3) :91.

[4]温丙帅,孙建波.中国职教“双师”问题研究25年回顾:热点、趋势与演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