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校企联盟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6-02

张而耕 黄彪 周琼 陈强

【摘要】机械类应用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校企联盟作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构建校企联盟下校企双方“产教融合、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开展“构建‘四进四升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工程项目,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以及“深化校企多元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实现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方共赢,为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校企联盟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上升。然而,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招聘之间却出现一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难招到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现在本科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育,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院校应坚持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理念之后,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符合实际;实践学习环节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等,限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下,探索一种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良好的培养模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而校企联盟环境下應用型人才培养就是一种教学与实践良好结合的培养模式,其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企业、学校共赢共荣。为了促进我国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校企联盟,建立校企联动机制,从根源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社会输送质量更高,适用性更强的人才。

针对上述现状,文章通过构建校企联盟下校企双方“产教融合、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开展“构建‘四进四升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工程项目,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研究”以及“深化校企多元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四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文章围绕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我国现阶段机械类应用型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需错位严重的问题。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1.构建“四进四升”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严格遵循教育部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保证机械类专业全体毕业生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努力探索和实践,为国家和上海市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在校企联盟下探索研究“四进四升”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从入学至毕业多次进入企业,从“认识参观实习”培养“工程感知能力”、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工程意识能力”到“合作教育实习”“生产实践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建立校企融合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新模式。该“四进四升”的培养模式涵盖了学生公共基础教学、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专业理论教学以及专业工程技术实践,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实践获得的结论用于反馈理论知识。

2.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

校企联盟在学校的主要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因此与学校联盟的企业要深度参与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一是指导教学委员会与企业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前置企业课程环节、开发企业课程以及设计具体的工程实践项目,并且在校内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和案例教学,将企业最新的研究方向、开放成果增加到开放的研究型实验中;二是在培养过程中,引进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技术人才承担授课工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与学院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承担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答辩工作等;三是形成相对成熟的机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全程式模块化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四是为部分学生提供按需培养渠道,通过4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一批知识结构新、领悟力高、工作责任心强、综合能力突出的机械领域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工程项目,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研究

结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开展的工程实践、生产实习等教学活动,以联盟企业中提炼的工程实例为项目建立系列化的难易程度相结合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实践案例库》,依案例库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程综合训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吸纳学生参与教师与企业之间在项目和成果转化,学生跟着项目走,依托项目的实施促进科技创新育人。学院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创业项目孵化团队,推进创业孵化育人。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对企业的选人用人提供第一手材料。在“四进”过程中探索将联盟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育、岗前技能培训与专业实习互相融合,有利于毕业生在联盟企业就业,也能更大程度提高毕业生在上海市的就业率。

4.深化校企多元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建立依托课外科研训练项目、“大创项目”“创新团队”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四类团队”,即由行业专家领衔的创新研究团队、以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团队、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技能训练团队以及由学生干部构成的创新创业宣讲团队。通过“四进四升”的培养模式发现学生特长,引导他们加入各类团队,聘请包括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以及装备制造业生产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结语

机械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所学知识大多与机械设备操作、控制以及设计相关,而企业是机械设备最密集的地方,因此校企联盟在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次进入企业参观和实际操作、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学生的教学方案指导与面对面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上有显著贡献,有利于实现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吴海江,袁文华.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8) :150.

[2]陈光军,颜兵兵,薛迪.校企深度合作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6,(7) :27.

[3]汪雪玲,涂在友,杨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5) :46.

[4]王玉勤,史良马,许雪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9) :7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6]任学慧.校企融合“一二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2018,(17) :44.

[7]宋丽娜,曹菁.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融合发展路径思考[J].河北职业教育,2018,(03) :5.

[8]李德华,陈献宁.基于政校企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7,(05) :110.

[9]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项目名称:校企联盟下机械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10110T190022-A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