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田茂松+李丽明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设计,应体现5个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生产岗位对接,与终身教育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与职业证书对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1.082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时期,为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战略,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职教成[2014]9号),《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现代师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能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于是,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学术界不断增强对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各职业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之路。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见,现代学徒制即是学校、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培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学习生产,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来说,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对学校来说,节约物力成本,对学生来说,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教育和经济社会更加紧密结合,使职业教育直接和企业挂钩,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推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1.1 在教育内容上,现代学徒制强调知识+道德+技能+能力+经验
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而全面,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企业经验。
1.2 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具有“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所以,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单项技能训练;在企业是学徒,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进行生产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1.3 教师团队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
传统学徒制,通常是一个师傅带一个或几个徒弟,学习场所即是生产场所,主要培养动手能力,知识的学习常常被忽视;而现代学徒制,不光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知识的掌握。现代学徒制的“师”,是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耐劳、作风正派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知识的学习,单项技能的训练,学校学习课程由专业教师传授,企业生产课程有企业师傅完成。
1.4 教学过程:学校教育教学+企业生产服务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相互交替,学生的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交互进行。
1.5 教材资源:教学资源+生产资料
因为学生的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所以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教材,不仅仅包含我们通常理解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包含企业生产所用到的一切生产资料,如材料,机器、仪器设备等等。
2 现代师徒制的课程结构及内容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现代师徒制背景下,其课程结构及内容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与企业生产岗位的对接,同时,还应体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对接。
按照学历证书和职业标准的要求,课程结构分为学校文化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企业生产课程(企业实践课程)三大类别。在课程内容结构上包含学历要求和职业标准要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和职业资格证书结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完所有课程后,达到国家对学生相应的学历要求,并具有职业标准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资格证书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3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开发
在目前的高職院校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知识的系统性仍被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太注重知识性,弱化了“职业性”。
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既要体现“高等性”又要体现“职业性” 。课程设置既要满足国家对学历教育的要求,也要满足行业企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实施中,学生的身份在学生和学徒之间相互交替,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为此,实践课程的开发必须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
首先,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一起,从工作过程中的岗位入手,进行岗位梳理,然后,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对岗位工作进行描述,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落实学校文化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制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模块,确定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评价手段。最后,制定教学计划,把各门课程落实到各个学期。如图2。
4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在我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涉及面很广,内容很多,但要使现代学徒制能真正落地,承担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还是要具体落实到课程设置上。我们认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设计,应体现5个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生产岗位对接,与终身教育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与职业证书对接。如何建构体现这5个对接的课程体系,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玉曼.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J].职业教育研究,2017.
[2]汪洋,周向阳,林清辉.高职土建类专业“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5.
[3]王鹏,吴书安,李松良. 现代学徒制框架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
[4]邵庆龙,姜家吉,赵伟强. 高职高专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6.
[5]潘建峰,刘瑛,魏宏玲. 高职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6]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
[7]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