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李敏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俄语人才需求激增。地方院校要顺应新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如优化生源结构,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手段,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以解决地方院校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应用型 俄语人才黑龙江省为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提出构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黑龙江省充分利用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 与俄罗斯在交通、能源、电力、区域合作、金融和航天运输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条路线中,两条路线与俄语相关,使用俄语国家12个。“一带一路”的建设,为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对应用型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地方院校俄语专业应看到其发展的广阔空间,培养既具备俄语能力,又懂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
一、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生源状况不佳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很多考生家长认为,英语使用面更广,用途更多,所以导致在中学阶段学习俄语的人数在减少。目前,黑龙江省内没有小学开设俄语课,大部分中学也都已经不再开设俄语课程。黑龙江省的中学俄语已经濒临“绝种”,很多优秀的中学俄语教师无奈之下只能离开教学一线,到机关后勤工作,或者是通过进修转教其他课程。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俄语的学生已经接近枯竭,所以导致高校招收有基础的俄语生源也越来越少。俄语专业的学生几乎90%多都是零基础,而且选择“小语种”也多数不是第一志愿。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加之俄语语法的结构比较复杂,对学生学好俄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直接对高校俄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与用人市场对接不利
目前全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院校有130所,开设俄语专业的省份有26个省。俄语专业在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87名,在外国语言文学类65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8名。就业去向:进出口贸易30%,电子商务、互联网14%,机械11%,电子技术9%,教育培训6%,新能源5%等。由此可见,高校俄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呈现多元化趋势。就业人才市场需要的是高水平、懂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而这样优秀的翻译少之又少。目前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用人单位只能优中选优,先接收毕业生,然后再慢慢培训,通过实习、实践的锻炼来达到标准。
3.课程设置单一
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俄语专业,但是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上定位不准,为了迎合就业市场需求,纷纷开设热门专业。但实际上,不论是商务方向、旅游方向、师范方向、学术研究方向,所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差不大,开设的课程多为俄语语言基础类课程,如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法、视听、翻译、阅读等,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一些院校虽然与国外联合办学,采取“2+2”“3+1”模式,学生可以在国外进行学习,但也都是学习俄语语言方面的知识,并没有设置其他相关应用型专业的课程,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而且俄语教材的可选余地小,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与时代脱节现象严重。
4.教学方法及手段陈旧
俄语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与其他专业相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整体上都处于滞后状态。课堂教学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忽视了相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单纯重视对单词、语法、翻译等理论知识的讲解,重视各种专业等级考试,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学方法比较單一,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变得很被动,所以学习热情不高,加之很多都是零起点的学生,畏难情绪严重,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虽然课堂上加入了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介,但是很多课件都是教师教案的变形,只是电子板书,因此使用效果并不明显。
5.师资队伍不过硬
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为俄语教师提出了难题。虽然经过多年的人才引进方案,高校俄语教师大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但都是从事语言教学或语用研究,对商务、旅游、外交、建筑、石油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所以相关课程的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教师在这方面并没有足够多的经验,学生无法从课堂上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有的高校尝试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经贸翻译来授课,但是这样的教师又缺乏语言教学的技能,所以要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地方院校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优化生源结构
增加中小学俄语的开课率,为高校输送更多有起点的俄语生源,特别在一些有着得天独厚地域优势的地方,如黑河,绥化,适度增加俄语班所占的比重。在中考考试中,适当降低俄语考试的试题难度。这样在同等条件下,俄语生的录取比例就会增加,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习俄语语种时就会心甘情愿。同样,在高考中,各高校也可以拓宽俄语生的报考范围,使俄语考生在高校的专业选择及未来的就业选择上,并不是十分的受限制,以达到高校俄语专业生源优化的目的。
2.完善课程设置
“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在不断的推进和发展,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等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因此,地方院校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在公共课、必修课之外,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如俄语时事新闻、石油俄语、旅游俄语、科技翻译、外事外贸函电、商务俄语谈判、国际贸易等。要细化培养要求,并以支撑培养要求为目的设置课程,开设不同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使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目的的选修不同方向的课程。同时增设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如中亚国家文化概论、文化对比、演讲技巧、跨文化交际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校俄语专业学生搭建平台,联合俄罗斯高校,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半年或一年。在联合办学课程的设置中,除了语言类课程,还要增加相关专业的课程,如:国际关系、工程、法律、金融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能学到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监督者,陪练员,指导学生对专业课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各科老师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协同作战,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大学生训练、实践的比重。根据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功、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可以多采用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如基础俄语、俄语视听、经贸俄语、旅游俄语、俄罗斯文化等课程都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结合所学内容,设置仿真场景,将学生赋予各种不同的身份,置于场景之中。根据场景创建的角色,锻炼不同角色下的口笔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4.创新教学手段
高校俄语专业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俄语人才。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以减轻人才培养目标中课时量不够的压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为学生推送复习资料、阅读书目,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提高独立思维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与学生互动交流,进行辅导答疑,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课下时间,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同时,开展系列活动,如开学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安排各种学术讲座和报告,讲座可以涉及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俄罗斯及相关俄语国家。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院校应开展引进人才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引进人才计划是指引进海外高水平的俄语人才或行业企业家,来学校任教或者做客座教授,弥补专任教师不懂其他行业技能的缺陷。教师培训计划是指对在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可以通过师资交换、国内外访学、定期实践培训、国际会议、海关模拟、合同书写以及谈判同译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语言+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报考翻译证书、导游证书,不仅可以提高技能,同时也可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利用外请专家讲座、培训等方式,定期向俄语教师传授相关知识,并为其提供外出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其丰富实践方面的经验。
6.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要实现培养高质量的俄语人才,摆脱所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相互背离的尴尬局面,应该走校企合作之路。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口笔译能力锻炼的机会与环境。学生可以在高年级时进入企业,进行口译笔译的实践锻炼,深入到企业管理中,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语言技能,同时也可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鼓励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进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使企业培训的学生具有实训环境,充分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可根据区域特点,构建俄语学习基地,使学生的俄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训基地的训练,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对俄语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来说,又是一次较大的挑战。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积极改变观念,应对挑战,对俄语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构想。高质量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确定位,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应用性俄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J].中国俄语教学,2015,(03) :1.
[2]刘扬.“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刍议[J].教育探索,2017,(03) :68.
[3]安巍.“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6,(01) :74.
[4]周民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俄语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俄语教學,2015,(03) :23.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地方应用型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1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