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商水县邓城中和堂研究

时间:2024-04-24

张晓艳

摘要:中和堂是邓城古镇自开埠以来,创建历史最悠久,且沿用至今的中医老字号。文章以商水县邓城乡中和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创建和发展历程。联系当今国内日益重视农村医疗卫生的时代背景,文章进一步探究了中和堂在提高邓城医疗卫生水平、弘扬地方传统中医文化等方面所存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城;中和堂;叶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22

我国传统中医文化灿烂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已形成系统中医理论。传统中医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深受其影响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哲学思想。本文以商水县邓城中和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邓城中和堂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出邓城中和堂所蕴含的中医文化和现存意义。联系当今国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邓城中和堂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加充分认识邓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促进人们对地方特色中医文化的了解,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1中医堂号来源

中医堂号由来已久,相传是为了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期南阳郡人”。张仲景在广泛收集历代医学资料和前人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出流传至今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此书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而且确立了辩证的中医临床原则,堪称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的经验总结性医学著作。张仲景因为在中國传统医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后世医学家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圣”,便称某个医药铺为“某某堂”。据史料记载,中国明清时期就有非常著名的“中华四大药局”。其中同仁堂在当时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数千年的中华灿烂文化中,中医中药堪称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这些流传至今的中医堂号,作为中国传统堂号的典型代表,对传统中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邓城中和堂的创建和发展

2.1中和堂号来源

中和,是古代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中”即上下左右距离相等,位于正中心。“和”字则主要蕴含和谐之意。儒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庸之道”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邓城中和堂其店名便取自于与此。

邓城中和堂创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清政府统治腐败,外乱入侵,匪盗横行,社会经济逐渐衰败。叶孔然自幼受到了父亲叶山峰严格的中国传统式儒家教育,自幼忧国忧民。从医之后,叶孔然便抱着“济世救人”之心悬壶乡里。面对国家时局的动荡以及百姓的艰辛,叶孔然深切渴望国家能够安定祥和,叶孔然便将这种期许寄托于他所创建的中药铺上。同时,中医非常注重所谓的阴阳五行的协调,认为只有阴阳处于平衡的状态,身体才能保持健康,避免疾病的侵扰。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美好期许。于是,他把自己的中药铺命名为“中和堂”,以寄托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美好愿望。

2.2中和堂的创建

中和堂是邓城古镇自开埠以来,所知创建历史最悠久,且沿用至今的著名老字号。“其创建具体时间因年代久事远而不可考,但其创始人叶孔然殁于1933年土匪杨小黑攻占邓城之匪祸,时年六十余岁”。由此可推知其创建的时间当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替之时。中和堂创建人是叶氏始祖叶绍逸第十一代孙——叶孔然。叶孔然字硕德,商水县邓城镇西村人,生于社会日益动荡的清朝末年。因考虑时局动荡,外出求学为官难免有杀身之祸,家庭经济又比较富裕,于是选择在家行医为业。叶孔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习时好高声朗诵,少时家人让其下地看麦。其高坐坟头执书大诵,人家偷麦至其身而不知”。后其父又将其送到陈州一个伤寒大家处学习。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学医不出三年就能将古今医书验方倒背如流,诊治各种疑难病症得心应手。连老师也常常称赞叶孔然“天赋异禀,认真刻苦,必成大事”。

叶孔然一生对医术不断追求,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曾多次因其医术精湛被当地百姓送名誉匾,称赞其妙手回春。看病时叶孔然对于贫困无力医治者免费治疗,有时甚至于还要给予病人钱粮救济。此外,叶孔然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出面组织修筑邓城寨城墙以此来抵御土匪进攻。不幸的是,“1933年9月21日土匪杨小黑带千余人攻破邓城,杀千百人,叶孔然被邓城山寨内奸暗害”。叶孔然的两个弟弟也在这次土匪攻入山寨的动乱中不幸丧生在。由于这次匪乱,致使创建中的中和堂遭遇重大挫折。因无人主持,中和堂一度被迫停业。

2.3中和堂的发展

叶孔然逝世后,中和堂虽然遭遇了建立以来的严重挫折,但其以后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停止。叶孔然次子叶书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重建中和堂。在叶书台的努力下中和堂密制药方大大增加,例如根治癫痫有奇效的癫痫丸、治疗神经衰弱和失眠的养肝安神丸、治疗脱发的养血生发丸等。这些秘方经过时间的检验被证明有很好的医疗效果。叶书台去世后其子叶云廷继承父辈遗愿,将中和堂继续传承下去。并在其有生之年研制出多种密制药方。其中,他主持研制的乙肝清丸1号、乙肝清丸2号在治疗各期乙肝炎上很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叶运廷经营中和堂时期,重新启用中和堂这一百年老字号,营业人员也不断增加。中和堂创立至今可谓饱经风霜和挫折。

当今中和堂的主持人是其的第四代传人,叶氏第十四世代叶二红。中和堂在叶二红的主持下积极迎合当下西医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在继承祖传医术的基础上大力引进西方先进外科医术,医疗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在其经营期间,增加了输液、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真正做到了中西医结合。纵观中和堂的百年创业过程,虽然历经波折与磨难,但是历代继承者克勤克俭,始终坚持医学先辈的教导,内外兼顾,以医德为行医之本,以医术为行医之根,在行医过程中不断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3邓城中和堂的现实意义endprint

3.1提高邓城医疗卫生水平

邓城地处黄河中下游豫东平原,隶属商水县。邓城全乡人多地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邓城人民可谓饱经磨难。解放前,邓城和当时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缺医少药,百姓有病常常得不到及时医治,更谈不上预防。死于霍乱、伤寒、疟疾、脑膜炎等传染病者,不计其数。据《邓城乡志》记载:“1934年春,伤寒病在邓城大肆传播,邓城南部一些村庄深受其害,当地人民遭受重大疾病灾难”。邓城叶国政一家死于其病者达五口之多。邓城周边乡镇:王庄、赵庄、前史、后史等地也遭到了严重影响。而当时邓城没有公办医院,邓城乡仅有几家私人办的药铺和西医诊所。中和堂的创建人叶孔然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其诊断病症的精准、医疗方法的独特、配药的巧妙让人佩服。他的部分验方被后人珍藏。疾病流行期间叶孔然中和堂坐堂行医,对于贫困患者免费治疗,对当时疾病的遏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和堂迎合时代背景,扎根于邓城当地医疗卫生事业,造福邓城人民。叶孔然之后的历代继承人不忘先辈教导,中和堂的秘制药方在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得到当地百姓的普遍认可。当今21世纪,国家越发重视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致力于建设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和堂在叶二红的带领下,兼营各种中药材,规模不断扩大,当地影响继续加深。其坚持传统中医药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西医现代临床设备并且不断取得医学上的突破。中和堂的存在,无疑迎合了国家建立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的政策,为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2弘扬地方传统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相传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作为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和堂创建之初就严格秉承传统中医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仁爱的思想。中和堂创始人叶孔然在行医时常常站在病人角度思考问题,对于贫困无力医治的病人治疗不收任何钱财而且往往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叶孔然医术医德兼修,始终将医德作为行医之本。这种高尚医德对以后中和堂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历代继承人都严格遵守这种优秀品格。同时仁爱思想在中和堂的百年发展中也被完整保留下来,形成了当地特色的中医文化。此外,中和堂发展过程中创制出了大量的秘制药。时至今日,他的这些药方被人珍藏并在临床中大量使用。这些秘制药的成功研制與历代传承成功避免了当地传统中医文化的断层,也成为邓城当地传统中医文化的宝贵遗产。

参考文献

[1]严青,桑爱叶.中医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11:1319.

[2]邓翠荣.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开展[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2):3539.

[3]叶二红.百年老字号—中和堂[J].(未发表稿).

[4]叶二红.名医—叶孔然[J].(未发表稿).

[5]中共邓城乡委员会地方史志编写组.邓城乡志:下卷[Z]. 河南:邓城乡编辑室,1986.

[6]商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商水县志[Z].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7]叶二红.李千古伤寒论[M].(未发表稿).

[8]张介宾.明清中医名著丛刊·类经·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829.

[9]冯春.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J].学习与实践,2007,(5):3235.

[10]张丽青.河南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意义[J].中医学报,2011,(11):2731.

[11]邓城叶氏宗族委员会.叶氏族谱——邓城绍逸公系[Z]. 邓城叶氏宗族委员会修,2003,(01).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