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王岩
【摘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 以情促行 语文素养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没有贯注感情的教学就如同纸花一样,是艺术的赝品,是虚伪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具有情景性的特点,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这也就有了“触景生情”之说。
教学中,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学习场景。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对于激发学生求欲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情境的创设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从而滋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笔者认为有效地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必须把握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适度”。缺乏“度”的限制,情境创设往往失之过滥。那种将情境创设“绝对化”,似乎不创设情境教学理念就不新,课就不是好课的观念要不得。二是“有效”。缺乏“效”的要求,情境创设常常流于形式。怎样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真实情境——生活体验
所谓真实情境,即及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场景或情境,给学生以最真实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与是体验的前提,情境则是体验的磁场。这是因为,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能激发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及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场景或情境,创设一种鲜活的、生机的、灵动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气氛,为学生提供心灵舒展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深刻的体验。
一位老师在执教《荷花》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难点“冒”字,他就让好多学生扮演荷叶,让一个学生扮荷花。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看似“生动”,实则呆板;这样的情境创设,看似“生活化”,实则太形式化。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此处情境创设的效能。其实,只要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出示挨挨挤挤的一堆荷叶,冒出一朵荷花来,学生能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反思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只有自己扎实地把握课文,充分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化作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越过一个个学习障碍,攀爬一个个学习石阶。
诗人说,有感动的心灵才是年轻的心灵,有感动的人生才是幸福甜美的人生。试想:一个人不会感动,他又怎能感受他人的爱,怎能学会爱他人,爱社会呢?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是说理,而更要通过利用真实情境,让孩子们的内心有所体验,有所触动,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只有充盈着体验、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艺术情境——音乐渲染
所谓艺术情境,即以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去启迪学生情感,撞击学生的心灵。艺术手段,如一首歌、一幅画、一首诗词等都能带给人一种意境,给人以情感的体验,实现人的理智生活、道德生活和美感生活的统一。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心情会格外轻松。我们的教学如果给学生创设一个美的学习环境,一个轻松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压抑,就会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情境所显示的鲜明形象,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儿童来说,可以引起无意识心理倾向,忘我地进入情境,引起他们的同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窦桂梅老师在讲学中提到,在她的教学《王二小》的课堂上,孩子们流着眼泪呼唤着王二小的名字,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使听课的老师个个热泪盈眶。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情感发展得并不完善,而这正是老师通过音乐情境的渲染,才获得如此情真意切的效果。在教学《快乐的节日》时,因课文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节日快乐的场面以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教师选用了歌曲《快乐的节日》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教师就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小朋友们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们哼唱这首歌,又巩固教学内容并获得美的感受。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运用艺术这一手段来创设生动的场景,制造特定的氛围,全方位地调动孩子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引发孩子一定的情感体验。好的艺术情境不仅能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孩子们“动”起来,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真实的体验,而且能增强课堂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人为情境——角色扮演
所谓人为情境,即用人为的手段,故意创设一种活动的情境(如“小品”“竞赛”等),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陶罐和铁罐》一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切身体会其中情感,学生在轻松中掌握知识。这里,老师请两个学生分角色扮演陶罐和铁罐,学生在朗读表演中结合表情动作,逐渐的理解体会了这两句话的感情。当老师问同学们这里铁罐会怎么说的时候,同学们根据自己朗读时的角色扮演,结合自己的切身理解和体会,争先踊跃发言,最后回答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如“怒气冲冲”“七窍生烟”“火冒三丈”“怒发冲冠”,等等,学生们在快乐的角色扮演中轻松地真正的体会了其中情感,掌握了知识。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愿望,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给了他们很好的一个表现平台。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台下观看的同学也会受到直观的视觉冲击,扮演的同学则必须在充分理解和体会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潜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充满挑战和新鲜感,这样,学生都全情参与,乐在其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角色的扮演,促使学生与文本融合在一起,将学生置身于阅读活动之中,变理解文字为感悟生活,主体之情与文本之情紧紧地融为一体,碰撞、交流、共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乐园。
当然,前面所说的三种策略,只是众多情境教学方法中几朵小小的浪花,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來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