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角的度量》教学注意事项

时间:2024-06-02

汪慧

【摘要】角是构成几何图形最为基本的元素,亦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对小学生“角的度量”认知,对于帮助其进一步了解角的基本构成和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案例,探究《角的度量》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角的度量 注意事项《角的度量》一节的教学内容及主要目标包括引导小学生认识量角器,并且能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而这也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由于小学生本身在个体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举例来说,在引入两个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将其比较大小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能够区分大小的方法。比如,将两个角重叠,不能被完全覆盖的角可被视为小角;比如,将两个角分别测量、利用数值来比较大小等,这些都属于在课本上有所涉及的方法,较为适合基础薄弱、想象力匮乏的同学使用;而对那些爱好探索、充满想象力,并且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理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就可以鼓励其思考问题多样化,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究竟和什么有关?”教师可以引导其观察不同大小的桌角,是否意味着较大的桌角和较小的桌角相比,前者的角要大于后者,而对这一猜测所采取的判断方式,便是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回归本堂课的教学核心,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阶段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由于《角的度量》这一教学部分,提倡的是手动操作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条件和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表达能力。

首先,在探索角的定义、构成元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问。严格意义来说,“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具体”的角相似而不同。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未接触这个概念时,很容易将自己的思维拘泥在一个个具体的锐角、直角上,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比如,当学生自己问出“当钟表指向7点钟,那么表盘上一共形成了几个角”时,钝角的概念,便会在不经意中呼之欲出。

其次,在深化角的概念时,要鼓励学生有条不紊地思考和表达。比如,利用直角与45。角组合,利用平角与45。角删减等,学生可以在桌面上清晰的摆出不同三角板的使用方式,或者画出角之间组合删减的过程,表达清楚自己的推理思维。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而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说,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大千世界,有各式各样的角,它们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但是当三角板都没有办法判定他们的大小时,我们是否可以用别的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呢?通过问题,引出量角器的存在,然后带领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及量角器内的刻度。

量角器顾名思义,其优势就在于能够精準地测量角的度数,但是要完成这一动作,需要把握四个要点:一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一定要与角的顶点重合;二是0刻度线必须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三是认准角的另一条边所指向的度数;四是测量过程一定要从0刻度线开始。

当完成带领学生认识量角器、使用量角器的要点后,就可以为学生安排测量角的任务了。从难易度来说,可以从最基本的三角板的角测起,然后锐角、钝角,再到随意绘出的角。

而当学生充分掌握量角器测量角的使用方法后,我们还可以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指定度数让学生利用量角器作图。这其中包含推理的成分,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性的引导学生回忆测量角的过程,按照逆向追溯的方法,完成角的绘制。

四、注意对信息技术的采用

在《角的度量》部分,对信息技术的采用,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中各种新奇有趣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刚开始引入角、射线、线段等一系列概念时,学生非常容易混淆。因此,教师还可以到互联网上寻找各种错误的案例,给学生参考、判断,让学生在找寻错误的同时,引以为戒。

五、过程式评价的使用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尤为注重对过程式评价的使用。比如,借助具体情境,了解学生对角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是否能够区分不同性质的角;比如,是否掌握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可以随意用量角器测量任何一个角的大小等。同时,教师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除却提问、分析作业所进行的反馈外,也可以采用手动操作和口头表扬相结合的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角的度量》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性章节。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意义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此走入角、走入几何的世界当中,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胡重光,杜剑芳.“角的度量”教学探析[J].小学数学,2015,(04) :18-19.

[2]李新梅.浅谈小学数学技能教学——听名师讲《角的度量》[J].新课程,2010,(07) :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