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高中教育经费监管制度探讨

时间:2024-04-24

陈绪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教学事业的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教育经费监管问题自然也愈发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研究都只是针对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院校,对高中教育经费的监督和问题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教育经费作为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对高级中学教育经费的监管的必要性已逐渐显现。据此,针对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高中教育;经费监管;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8.039

教育经费通常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到教育当中的费用,在我国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各级政府、社会力量以及个人力量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按其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社会捐款、行政事业性收入和其他收入。教育经费的使用应当遵守财政预算制度,按照规定的用途拨付,不得随意支出。国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编制教育财政预算对教育经费进行监管和约束,学校则依据单位内部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對经费进行监管和控制。

1我国高中教育经费监管的现状

1.1外部政府监督方面

我国在教育经费监督管理上,已基本形成了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相对比较完善的教育经费监督管理体制:财政部门负责教育经费的投入分配、预算执行和教育系统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监督所属预算单位教育经费的执行和制度建设。审计部门负责对教育经费的预决算、经济责任等进行全面监督审计,制定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及经费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监督所属预算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监察部门则主要负责经费支出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惩防体系和廉政风险体系的建立,对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必要的查处。

1.2社会公众监督方面

学校对教育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年度预算和决算等相关信息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既是学校的法定义务,也是推进教育经费监管制度建设的重要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在不断完善学校经费信息公开的具体细则和执行细则,进一步扩大向社会公开经费信息的范围,有的学校正在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让社会公众有渠道追究学校关于经费使用信息不够透明、违规使用经费等问题,使得学校的资金监管工作得以改善。

1.3学校内部监督方面

随着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许多学校也开始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建立更科学和先进的监管理念和管理体系,注重加强民主监督建设,通过教代会,提高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使每一位员工有权利和义务能理解教育经费的走向。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设立高校董事会,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收支进行有效监管。而学校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也是学校主要的内部监督部门,相关部门和群体人员联合监管有助于提升学校内部监管能力。

2我国高中教育经费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预算监管不力

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对高中的预算编制进行监管,但在实际上,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预算编制的监管并不到位。由于两个部门实际上只参与了预算编制结果的审核和预算拨款等环节,对学校预算编制的过程和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往往流于形式,易造成预算风险;此外,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的外部监管,有的学校甚至为了应付上级部门规定而随意编造预算,使得学校的预算无法有效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

2.2内部审计作用有限

学校的审计部门是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力量。然而,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内部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即便有的高中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这些部门人员较少,发挥的作用有限。他们对学校教育经费的审计主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缺少对教育经费的绩效审计,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对监管教育经费的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包括几个方面:①独立性不足。学校的内审机构与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里面复杂的行政领导人际关系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此外,审计对象一般都是比自己级别更高的群体,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缺乏独立性。②审计人员职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审计是一项压力较重且工作量也比较大的苦差事,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个岗位长期工作,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足以完成相应的监管工作。③内部审计在学校的地位不高。有关部门对审计结果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发挥作用的重大因素。

2.3校务信息公开不够透明

社会民众作为相关利益方(作为纳税人和学生家长),也是教育经费的外部监督者,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学校在教育经费监管使用等相关的方方面面。社会公众对教育经费的监督主要依赖于媒体信息、学校财务信息的公开。因此,教育经费监管的具体事项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开,形成一种自愿接受监督并且主动接受监督的良好局面,以此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校务信息(如学杂费、择校费)公开程度还不够高,影响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4经济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我国高中还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各个岗位的经济责任规定并不足够明确和具体。特别是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难以明确区分相关参与人在整个财务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一旦出现资金流失等问题,往往难以界定谁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尽管外部审计机构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学校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但由于经济责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学校在教育经费监管上的隐患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学校治理体系的不完善。endprint

此外,学校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经济责任难以落实到实处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学校都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所以不能系统地评析资金支出效益,没有一个标准来明确界定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和责任归属,也就没有办法针对教育经费的使用开展相关的绩效考评工作,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监管水平低下,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3完善我国高中教育经费监管制度的建议

为了规范我国高中教育经费监管,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及时预防、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经费监管制度。针对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经费监管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内部控制,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使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更加有效。

3.1强化教育经费的监管意识

要加强政府部门、学校领导对教育经费的监管意识,培养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学校财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一个科学化、精细化的教育经费监管环境,重视和加强学校教育经费监管工作,将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作为学校领导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经费监管意识:①要提高守法意识。学校的教育经费必须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级各类的教育经费监管原则为依据来进行监管。经费从预算、使用、核算、评价等每一步骤都必须要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进行,坚决避免因造成经费的流失、浪费而违法。②要提高责任意识。学校的财务部门在计划安排教育经费的使用时必须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对待,有所重点地安排经费,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③要提高风险意识。教育经费来源有限、阻力大,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将经费使用在关键的地方,具有必要的风险意识,而不是一味地铺张浪费。④要提高经营意识。学校对于教育经费的管理要具有一定的经营意识,可以根据教职工、学生、社会的切身利益出发高效利用经费,使得现有的教育经费最大化地产生相应的效益,实现学校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3.2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

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从申请、审批到事后报销这一过程要进行必要的全程监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拨款力度的不断加大,每个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也会越来越多。对于教育经费的监管不能单方面依赖学校,政府机构的各个部门必须加大对学校教育经费的监控力度,形成强劲外力,使其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用途和流程开支费用。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相互配合,落实教育经费支出过程的巡视制度,规范教育经费的支出审批程序,提升资金监管水平,建立起学校重大项目经费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做好应对预案,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力度。

3.3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学校要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绩效考评机制,最好能把绩效考评结果计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标准,以此来强化绩效管理理念。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有利于各个学校提高教育经费管理意识,进而完善教育经费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强化教育经费监管意识,促进学校财务部门科学有效、规范合理地使用教育经费,提升教育经费监管水平,科学合理使用学校教育经费。

3.4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使得各个学校尤其是财力充裕的学校拥有了很大程度的财务自主权,但与此同时学校的财务运作中也增加了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在大环境下,大多数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必须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风险管理模式应势转变为符合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风险管理模式,随着财务结构的改变学校逐渐开始要面临一些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财务风险,例如自有资金的自主运作风险、资金使用过程的舞弊风险、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风险等。所以学校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学校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以防范财务风险。

3.5完善内部审计,确保内审独立性

要加强对在职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相關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审计人员,积极改进原有的审计模式,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地更新原有的内审观念,学习新的审计对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促进和提高教育经费更高效益地使用,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金芳,孙勤海.教育经费监管评价机制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5,(01).

[2]姜红梅.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绩效评价[J].会计师,2015,(11).

[3]彭霞.论高中教育经费管理措施探究[J].时代金融,2014,(07).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