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吴松梅
【摘要】自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地理作为重要的自选科目之一,开启了新一轮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选课走班制”应运而生。经过4年的走班制教学实践,在新高考要求下,更加清晰选课走班对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在充分的教学实践认知基础上,分析了“选课走班”对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基于这些影响,探讨了地理教学实施对策。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 高中地理教学 影响 对策
一、前言
所谓选课走班制,是指学校为了适应当今高考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和发展要求,而选择不同授课班级、选修教材所开展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走班制较过去固定班级制和指定教材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走班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契合新高考精神,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其自身发展需要,使学生结合自身特征与发展要求,获得最优质的教育、产生最好的教学成果。选课走班制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的实施,标志着契合当今时代人才培养发展要求的最新高考方案的正式启动。选课走班制在我校实施5年来,地理教学已更加胜任选课走班教学要求,更加清晰地明白选课走班对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根据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主要提出了基于当前山东省高中地理教学在应对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学科教学对策与发展对策。
二、论“选课走班”制的现代价值及其为当今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
1.理论上更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选课走班”制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新高考改革要求所产生的教育产物。“选课走班”制的实施初衷是为了更加优化当前高中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学效率,特别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选课走班”制实施后,学生对选修科目具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权,更能结合自身状况选取适合未来发展意愿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的重要影响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上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人才和能力的长远发展;二是学生心理上将占据更多优势,在极大提升学生自主权利的同时,“选课走班”制将会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优势,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因此,“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较现行的多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2.实践中“选课走班”制难以兼顾选考和学考生需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
“选课走班”制的理论设计初衷是为了契合当今人才培养需要,充分提升各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该种教学模式却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诸多现实困难。“选课走班”制首先对地理教师的冲击最大,“选课走班”制将自选课程选修权利全部下放给学生本人,学生根据对教师的喜好和高考科目需求自主选择选修科目和教师,由此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使得教学压力过分倾向于学科带头人,大量的选考与学考学生的过分集中使得部分教师的师生比过高,不仅增加了课业量也使得教师的精力过分消耗在教学管理上,并不利于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由于选考生和学考生的各自学科需求不同,这种无固定班级的组织形式和较低门槛的考核方式使得教师难以兼顾二者,更不利于地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
3.教学成效上难落实不同需求学生的地理素养与运用能力教与学的学科能力培养成效。
“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检验该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的最终标准还是要落实到高中生的地理素养与地理运用能力培养这个维度上。“选课走班”制并不适合高一新生和学科知识体系继续建立的高二学生,而应放在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期间。部分学校过早实施地理教学“选课走班”制使得选考生并没有建立学科情感,很难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情趣和建立浓厚的学科情感,而学考生由于缺乏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地理常识记忆能力,难以在后续走班教学中获得教师的额外指导,自身学科能力发展无法满足高考大纲的“发展要求”,更无法较快地培养探究性思维和地理学科自主学习力。
三、“选课走班”制度下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1.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和设定学生自主选择权,兼顾教学资源效率与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高中地理教学在“选课走班”制度下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教学资源和设定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上入手。地理作为一个小众学科,每年新教师注入量过低,这种录用机制并不利于当前日趋综合化、交叉学科教学的要求。首先,管理层在地理教学质量和配置上应多元化教师聘任机制,盘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姊妹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尽量丰富、充足,以解决当前学生选课过于集中于教学骨干,造成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精力不足的现状。其次,要根据学校办学情况和学生的报考志愿,设定选课走班的选择权,可在高二下学期开始优先满足“学考生”需求,重点重视和满足该部分同学的个体需求,以利于最终的教学成效的落实;对于“选考生”可在高三上学期注重创建满足部分学生地理学习需求的成长体制环境,做好阶段性的学科特色突出教学,这种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足以兼顾选考和学考生需求,內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最终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学科培养素养要求,为更多学生的个体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成长机会。
2.以地理素养与运用能力作为教学成效的重要考核机制,落实不同需求学生的培养成效。
由于“选课走班”制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不同,选课的目的也不一样,因此,高中地理以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当前提升“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落实具有不同功能需求的考核机制的。应建立以地理素养与运用能力作为教学成效的重要考核机制,针对“选学”和“考学”两类学生打造不同的师资团队和教学机制,提高“选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专门性,对于“选考生”可通过微课等丰富的课堂呈现形式,激励他们的学科学习兴趣,提升内驱动力,从而利于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地理学科思维的建立。而对于“学考生”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考试需要以高考考试内容保持高度一致,在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丰富地理常识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读图能力、学科知识迁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使“选课走班”教学成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四、结论
在新高考改革要求下营运而生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习兴趣所在和未来专业发展乃至职业规划的,是顺应了当今综合化、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的。笔者就我省当前的“选课走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教学实践为教学探究的根据,探索了地理学科的“选课走班”的教学对策,希望能较快地提升我国各省当前着力发展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并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婉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J].地理教育,2016,(6):4.
[2]蔡朝学.普通高中地理选修课实行“走班制”教学的策略思考[J].求知导刊,2017,(26):113.
[3]杜平.高中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以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为例[J].教改前沿,2016,(7):44.
[4]杜文军,王彩凤.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9):4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