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可行性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4-06-03

王凤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地理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可大大降低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力,对学生的学科思辨力及思维建设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应加强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地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教学模式,以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地理 实验教学法 重要性 可行性

一、前言

所谓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地理真实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两种表现形式。地理实验主要用于证实、发现地理教学的一些原理的学习和认知,真实实验可借助实验材料直观再现原理运行过程和结果,而虚拟地理实验则偏重于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动画、声音和人机对话等功能,将真实实验无法表现或不易观察的地理现象用数据模型直观地模拟出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因此,地理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具有极高的价值。但由于教师个体认知和学科认知的差异,地理实验教学法虽然参与性、思辨能力、体验性等教学功能极好,但由于对地理教师驾驭力、组织力要求极高,鲜少被用于地理教学。当前,中学地理学科重要性和对人才培养的成效随着新高考改制获得了极大提升。因此,从人才培养和学习效率上考虑,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对地理实验教学手段的认知和使用,并在现阶段地理教学人才素养培养要求下依据学生学情特点,探索适宜的可行性教学模式,以较高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相应的能力水平。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教学法的重要价值解析

1.实验教学法契合地理学科发展、人才成长需要,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和教师教学效率。

地理实验教学法提出多年,但一直较少得到地理教师的响应,主要就在于实验教学法需要较长的实验设计、准备过程,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思辨力、探究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章节中,传统授课教师往往会通过常识讲解直接给出月相变化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口诀。学生虽烂熟于心,但并不明白月相的变化原理和过程,在具体应用时效果极差。而若采用实验教学法中的“观察实验”手段,通过分小组的形式,选择天气较好、可见度高的9、10两个月份,让学生进行为期30天的连续观察和实验记录,他们不但容易总结出月相变化规律,也在实验参与过程中培养了科学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还锻炼了持之以恒的内在品质。同样,他们可利用真实实验的可复制性,重现后续学习内容中的热力环流、背斜向斜、河流凹凸岸侵蚀与堆积等易于混淆的地理原理。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法最大的教学价值就是极大地契合了地理学科发展、人才成长需要,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和教师教学效率。

2.实验教学可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大幅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与学科思维建设水平。

现代教育追求的最大价值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习得学科思维,激活自我求知欲望,进行能力与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实验教学法通过实物或电脑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过程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教学这种高度浓缩的方式展示地理原理或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发展的某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感性认识、通过与原有知识之间的检验、验证过程形成理论认识并由此产生结论,更为其掌握类似知识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地理实验教学手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可行性教学模式探究

1.地理实验教学应以演示实验为主,推理实验为辅,注重学生的实验体验与参与。

地理实验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理科实验,地理实验不是以结果导向为主,而是以过程性、参与性导向为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地理实验教学应注意要以演示实验为主,推理实验为辅。地理教师应在教学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需要,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知识启迪打开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后,再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亲自进行模拟演示或实物推理,地理实验的目的只是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让学生作为实验主体和主导者参与整个实验工作,这是地理实验有别于其它学科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一节中,对于洋流成因学生较易获得“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两个影响洋流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地球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小节中,“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呈北顺南逆的线路运行,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的洋流分布特点。”“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这些复杂又缺乏规律的洋流分布理解起来既难又抽象。而实验教学则可以通过沙盘演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辨力,通过沙盘演示和明白季风、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洋流的流向路径,从而有力地改变了填鸭式学习的被动与低效的学习方式。

2.地理实验教学成效以学生认知和理解为评价标准,注重宏观自然现象和过程再现力。

地理实验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该种教学形式重在通过宏观自然现象的模拟重现,如地球表层洋流运行、降水的形成、地壳的运动、大陆漂移假说等诸多自然现象和过程,都是不便和不能直观地让学生在体验中做到理解、掌握特定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目的。因此,地理实验教学成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因子的制定必须要紧扣实验本身,而不是知识性、理论性考核,应以学生的观察、测算、动手制作展示及探索与实验相关的能力为评价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动手、分析、计算和探索等与地理学科后续学习紧密相关的能力。鉴于中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自身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地理实验教学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讲求以下4条准则:一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开放性,实验设计应基于學生的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让他们有理可依;二是以教材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知识和教学资源,使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有根有据”;三是在实验形式上,应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注重科研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四是设计原则讲求科学性和兼顾趣味性。不论是教师的实验预设还是学生的实验验证活动,都必须严格讲求科学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性和实用价值,而不是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但在讲求科学性原则基础上,地理实验教学也必须要回归趣味性教学本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参与的乐趣,营造良好的氛围,达到理解某种地理规律和现象的目的,才不有违地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四、结论

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实验教学研究认为,地理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地理教学的学科思维建设和学科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的教学成效。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教学法的重要价值进行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我校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地理实验教学手段的可行性教学模式的两条建议:一是要讲求地理实验教学以演示实验为主,推理实验为辅,注重学生的实验体验与参与总则;二是应以学生认知和理解做作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注重宏观自然现象和过程再现力。

参考文献:

[1]陈炳飞.地理实验教学的生成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10):64.

[2]张利斌.新课标环境下地理实验教学的探讨[J].教学改革,2015,(3):120.

[3]杨正兵.信息技术在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读写算,2015,(12) :3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