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彭艳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的小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关怀以及关怀过度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小学班主任关怀的不同类型,并提出了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关怀的途径和方法,希望有益于小学班主任教学。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适度关怀 师生关系
一、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的重要性
“关怀教育”的理论源自于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的教育理论。教育关怀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即小学老师与小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出于主观意愿对学生的状态进行了解、关注以及有所指导。对与学生的关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尤其班主任是小学院校与学生沟通的纽带,是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着。在以往传统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通常是按章办事,运用院校的校规来约束学生。造成了学生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不理解,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纪小,独立思维能力差,班主任强硬的教学手段会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习态度产生不良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进行关怀,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关心学生、培养学生,从身心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小學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及正视自身的缺陷。教师关怀除了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也是教师专业性的重要表现,直接反应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据研究结果分析,教师的关怀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建立师生良好的关系。除此之外,师生的关怀有利于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能,融洽的师生管理能够促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风气。
二、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的不同类型
在小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生活层级以及年龄阶段对于教师关怀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笔者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分别对低年级以及高年级小学教师进行了调研。主要从“怎样才是适度的关怀”这个问题出发,分析了目前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的不同类型,研究如下:
1.委婉型的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
委婉型的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在处理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学生同课任教师在课堂中起了冲突,交由班主任来处理。委婉型的处理方式是班主任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与学生站在同一展现上,首先获得学生心理上对于班主任的认同,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式处理此类问题。班主任依据每个学生的特性,来处理学生的问题,给予一定的犯错空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了教师的关怀同时也到达了教育学生的目的。第二,委婉完成学校任务。通常在学生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硬性规定时,可以采用委婉型关怀型。虽然委婉型关怀教育可能导致教师在完成学校任务时会打折扣,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是较好的处理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关怀形式,如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承认错误,即使违反了校规但是结果并不严重。在这种情形下使用委婉型关怀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教师应用委婉型关怀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包容,更容易同学生之间建立情感联系。
2.顺应型的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
委婉型关怀方式虽然具备诸多优点,但是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在部分情况下并不适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学习成绩等负面的情感包容较少。顺应型的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情理结合多方面分析。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很容易因为学习方法的不当或者其他原因,成绩下滑。由于学生年级小,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所以在教师关怀过程中应该从情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提高成绩。教师在同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具有良好的耐性,对于学生的心里、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走出目前的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品德第一,成绩第二。在关怀中更为注重对于学生品德的建设,院校的校规基本都是有助于学生的,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过分的包容,及时进行告知惩戒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建设。第三,积极求助外界力量。在问题已经超出了班主任所能够处理的范围时,积极地求助于院校以及家长。
3.稳妥型的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
稳妥性的小学班主任适度关怀的核心内容为师生为平等管理、单独教育学生以及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在稳妥型的教师关怀中采取了自由平等的关怀模式,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对于一些大道理还不了解。所以,稳妥型的关怀主要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在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点后,以确保不背学生排斥的形式对于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式最实用与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关怀。
三、班主任工作中实施适度关怀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观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教学中,应强调知识技能与品德教学并重的观念。教师在小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成绩为主的观念,将品德教育重视起来。品德教育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因此,不论教师应用那种关怀方式,都应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其中。相对于小学生只能能力额培养,更应在关怀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优化教师队伍
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同事具备知识能力与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在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中,不乏有一些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在教学中仍采取棍棒式的教学方式,更谈不上对于学生的适度关怀。小学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所以院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搭建,培养知识与品德双优的教师队伍。
3.制度建设监督小学生适度关怀
有些学生对于教师怀着一种惧怕的心里,因为教师可以批评甚至打骂学生。为了减少此类情况发生应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教师对小学生的适度关怀。除此之外,目前院校对于教师关怀没有要求,导致了对于学生关怀做的好坏全屏教师的个人职业习惯以及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适度关怀教育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各小学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征进行制度建设,以指导小学生适度关怀工作。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教师的适度关怀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适度关怀的形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怀方法。通过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积极沟通,从而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亚芳.基于关怀伦理的教师教学发展策略选择.中国成人教育,2016,(21).
[2]雷浩.中学教师关怀行为的发展特征及其干预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5,(4).
[3]吴丹,刘芳.论诺丁斯关怀视角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性关怀.现代教育科学,2017,(3).
[4]杨超.基于关怀理论的教师职业道德观解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1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