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域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莉琴

摘要:先概括了我国各地区的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对影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来说受地区宏观政策导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微观上来说受地区微观服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后,应对目前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结合国内外旅游教育和教育职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的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因此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区域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非均衡一协调发展的战略。包括“优势地区”带动“弱势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梯度推进“中间区”教育教学水平;辐射促进“弱势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发展战略等。

关键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提升战略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18

1国內外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在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方式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培养办法。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主要开展国际合作,以此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瑞士、日本采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德国把“双元制”应用于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提升上,“双元制”中的“双元”指的是职业学校和企业。意大利的旅游职业教育,注重对专业师资的建设与学生的口试考核。

我国南开大学和浙江大学率先从课程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将学生分为就业型、研究型和创业型三种,对学生进行“3+1”的培养模式,即用三年的时间修完四年的专业课程,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去英、美等国学习国外课程。2013年12月15日,在广州举办了旅游教育分会,研究发现旅游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对口就业率不高”、“人才缺失”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对旅游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1)学科性质、学科地位与课程设置;(2)理论与实践;(3)旅游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4)旅游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国内大部分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研究:(1)合作层次和合作模式方面。(2)课程设置设计方面。(3)教学管理的机制方面。

2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早期的旅游教育空间分布以北京为中心,大量旅游院校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2006年,旅游教育空间布局呈现多中心集中分布的格局。以重庆为中心,四川、湖北、湖南为主要地区的西南部旅游教育迅速崛起,而东部沿海呈现辽宁、山东、浙江、山东多中心聚集特点。截至2013年末,全国设有旅游相关专业的旅游高等院校共959所,比去年年末减少了138所,在校的学生共49.44万人,比去年共减少了8.18万人。旅游业的在职人员共培训427.3万人次,同期相比去年共减少了19.54万人次,减少了4.4%。

根据2015年的统计年鉴中表明,旅游高等院校中江苏、广东和四川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江苏92所、广东76所和四川71所;西藏、新疆、宁夏和青海处于最后,分别是西藏和新疆都是3所、宁夏4所、青海5所。旅游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中安徽、浙江和山西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名,总数分别是安徽13630人,浙江12878人和山西12225人;青海、西藏和甘肃处于倒数第一、第二和第三名,青海300人、西藏458人和甘肃554人。旅游高等院校专业教师人数中广东、安徽和山东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分别是广东2803人、安徽2275人和山东2216人;宁夏和西藏处于最后,分别是宁夏58人和西藏74人。

广东、北京等地是我国旅游职业院校总数最多的地区,这些地区集聚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生源,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的良好教育平台,为这些地区的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西部地区中的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地的旅游院校和师生数量均较少,这些地区的旅游高级人才的流失严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这也成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弱势的重要原因。

3区域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模式传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上课方式仍采取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授课内容、技巧单一,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了疲倦感,影响了课程的质量。

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些教师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理论水平高,而动手能力较弱,在指导学生实操训练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加之,现在教材建设的滞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严重,使得旅游职业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3.2师生比例失衡,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全国旅游高等院校的师生比约为1∶25,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最低的师生比应不低于1∶14,即0.07,这显然低于国家教育部的最低值,说明我国旅游专业的教师数量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我国旅游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是:(1)教师数量的不足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荷。(2)教师人数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3人才结构欠合理,教育与产业供需失衡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具体表现在本科生过多,职专的数量不足。据调查发现,旅游受培训者对旅游企业内部的用人制度和旅游培训的期望都不高。而受调查者的从事旅游行业的意愿和旅游企业内部用人制度存在一致性,即对旅游企业内部用人制度和旅游专业培训的满意度低导致了其不愿从事旅游行业。

3.4学生信心不足,教学监管不严

部分旅游院校借助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浮于形式,旅游企业提供的企业实习,只是把学生当成企业里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岗位并培训,使学生对旅游企业去了信心,造成了毕业生的流失。

由于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不合理,加之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实习基地的不巩固、实践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实践教学缺乏强有力的考核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松懈等,使各地方的旅游职业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endprint

4影响区域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旅游院校学生数量和在职人员的培训总量处于下降趋势;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呈现出各地区水平高低不一;旅游院校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校外的实践活动相脱节;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失业现象普遍、旅游企业等高层人才的缺失和流失的现象严重。这将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说,结合各个地区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影响区域旅游职业教育的外部空间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宏观政策导向,地区微观服务,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环境影响。

(1)地区宏观政策导向,指各个地区为了解决旅游院校在校生的实习等问题而采取的宏观的政策指导。

(2)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教育竞争力和地区旅游經济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地区的旅游经济与该地区的师资力量、学生数量和旅游行业相关企业的实力有着决定性的因素。

(3)旅游地区的微观服务。包括旅游社区、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都影响着旅游院校学生的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

(4)家庭环境影响。还有学生的家庭环境都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家庭教育,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实验证明,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定位,要把家庭环境影响纳入到其中来分析。

5区域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5.1建立旅游职业教育“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结合国内外的旅游职业教育的成功的经验,本文认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采取“三位一体”的教育改革措施,如图2所示。其中,“三位”指的是旅游院校本位学习、旅游工作本位学习和旅游教育相关活动。旅游院校本位学习,包括至少两年的高等教育或两年的职业教育,并且依赖于职业技能标准和挑战性的学术标准。旅游工作本位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工作指导。与旅游教育相关的活动,主要包括相关部门的技术和资金两个方面所提供的支持。

5.1.1旅游院校本位学习

旅游院校本位学习主要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指的是对旅游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旅游职业指导的教育活动。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科知识体系上,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体系。培养学生对经济、地理、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旅游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素养,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培养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2)在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要求教师都必须有从业经验。旅游院校的专业教师有从业经验的占得不到60%,大部分都是从相关学科跨学科教学的,而日本,要求所有旅游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有不低于3年的工作经验。

(3)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同”。可以在入学第一年上基础课,第二年再进行专业的选择,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想学的专业,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源上杜绝学生入校后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看好自己所学的专业等问题。

5.1.2旅游工作本位学习

旅游工作本位学习是指旅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旅游专业实习活动,由企业或者旅游相关部门提供带薪工作和专业的职业指导活动。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把关专业实践内容。大部分学生忽视专业实习,只是简单的提交的实习报告,把专业实习看成了一种形式,这是全国大部分旅游院校学生存在的“通病”。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成立专门的“学生实习监督小组”来监督学校和相关企业,建立学生实习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2)实习注重技能培训。在旅游专业实习过程中,企业或单位应对学生进行旅游从业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并提供带薪工作,签订劳动协议书,在合同期内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合同。由“学生实习监督小组”给予监督,并规定薪资不得低于国家最低水平。

(3)由学校、企业给学生做一份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学生工作评定书,给为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考虑。

5.1.3旅游教育相关活动

旅游教育相关活动主要指联系一些相关企业,如旅游企业、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等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与这些相关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方便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习保障。

5.2完善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即“工学结合”,指的是学生边在学校接受教育,边在企业进行实习活动。要完善“校企合作”的旅游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动态训练”和“静态训练”相结合。

可以学习意大利的“动态训练”和“静态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职业教育环境,实现“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完美结合。在潜意识中训练学生的基本的素质。在学生学习旅游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能让学生选修烹饪、酒吧服务等实践课程。

(2)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企业用人机制。

旅游企业中突出“多劳多得”,将工资报酬与员工的绩效相挂钩,并通过“竞争”上岗达到人员的合理配置,建立考核评分的等级管理制度。要考虑到员工个人的需求,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设计和潜能开发,给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

5.3区域旅游高职教育非均衡一协调发展战略

根据2015年我国各个地区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和师生的数量,以及旅游行业的职业培训人次的统计数里看,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呈现出各地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就业率高低不一的状况,各区域间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可以采用区域间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非均衡一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各地区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将各个地区大体上可分为“优势地区”、“中间地区”和“弱势地区”三类,“优势地区”表现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高,学生就业率好,“中间地区”表现为教学水平一般、学生就业率中等,“弱势地区”表现为教学水平低、学生就业率低。可以采取“优势地区”带动“弱势地区”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率;梯度推进“中间地区”教学水平和就业水平,向“优势地区”发展;以“优势地区”和“中间地区”辐射促进“弱势地区”的教学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发展策略。endprint

5.3.1 以“优势地区”带动“弱势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打造优势地区为基点,辐射和促进竞争力较弱地区的发展,最后达到区域非均衡一协调发展,提升国家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整体竞争力。

在措施上,一是旅游职业教育水平高的“优势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优化配置。各级地方政府要从长期战略的高度,加强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地区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地区的优质资源的共享。如高级教师资源、实验与科研设备资源、高端教学、信息资源和图书资料等,通过区域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资源。

5.3.2梯度推进“中间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地区的梯度推移,在政策上应该鼓励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势的学科向“中间地区”及“弱势地区”转移,缩小“弱势地区”与“优势地区”的差距。区域政策上,可以针对宁夏和西藏等将弱势地区设立“旅游专业”的对口扶持单位,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优势教育资源的扩散。

5.3.3辐射促进“弱势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在措施上,首先构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优秀院校”的辐射,拉动“弱势地区”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推进“弱势地区”的教育的发展。其次,进一步加强对中西部教育政策的倾斜,加强对弱势地区的支援。落实对弱势地区各项区域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优势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借鉴引用其先进经验,引进增长极的优质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人才交流和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快打造中西部弱势地区教育的创新区和发展区,促进弱势地区教育的较快发展。

6结论

应对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本文分析了影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因素。包括地区宏观政策导、地区微观服务、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环境影响

四个方面。在提升旅游职业教育竞争力方面,本文提出了(1)“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分别是旅游院校本位学习、旅游工作本位活动和旅游相关活动。(2)旅游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结合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动态训练”和“静态训练”相结合;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企业用人机制等完善该培养模式的措施。(3)区域间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非均衡一协调发展战略。可以采取“优势地区”带动“弱势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梯度推进“中间区”教育教学水平;辐射促进“弱势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时,首先要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提高院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其次,地区宏观政策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优化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更适合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文.中等旅游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36.

[2]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院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13.

[3]张歆.青岛市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研究[D].秦皇岛:青岛大学,2006:8.

[4]高玲.旅游景区员工职业素质教育培训研究—以鲅鱼圈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5]陆林,刘莹莹.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时空相关性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8):20.

[6]国家旅游局.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4-9/2014-9-24-%7B@hur%7D-47-90095.html,2014-9-24

[7]郭棟.师生比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师数量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8):97.

[8]邱美云.旅游教育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3,(S1)

[9]RAYMOND V.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BLisiness[M].New York: Pa I grave Macmillan, 1992:2149.

[10]吴德刚.中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J].教育研究,1999,(7):2226.

[11]KARL G M.The Challenge of World Poverty:A World Anti-Poverty Program in Outline[M]. Allen Lane Penguin Press,1970:1136.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