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丽明+谢思婷+王萍
摘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南昌工学院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立足点,结合 “政治合格,身心健康,理论到位,技能实在”的人才培育目标,探索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在实践过程中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激发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传授学生创新创业本领;以民族文化为根源传承特色创新创业素质;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强化学生创业实践。以新疆籍民族学生为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是有利于丰富民族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促进民族教育提质增效;二是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创新创业人才供给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新疆籍;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72
“一带一路”是***总书记在2013年秋提出的战略构想。新疆作为连接中亚、中欧的桥头堡,在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南昌工学院作为少数民族教育基地和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要主动承担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治疆大略和民族团结大局,为民族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1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丰富民族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促进民族教育提质增效。应用型本科,直接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是现代大学教育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党和国家始终把加快民族教育,提升民族教育质量摆在重视地位,民族学生是未来推动各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也对各民族安定、团结、和平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创新创业人才供给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一定程度上存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人才供给不足,而网络技术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制约因素,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现阶段,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若要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量既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熟悉商务运作方法和程序,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方法、手段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实践证明,电子商务相对不受制于空间物理环境的制约,架设了民族地区与外界经济社会联系的网络世界,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困境,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足作者所在学校(近3万、来自40多个民族的学生),近几年民族生占学校总人数的40%以上,新疆学生占总学生8%以上,而且新疆西藏的学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基于现实,研究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民族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内容。
2南昌工学院新疆籍民族学生创新创业分析
2.1南昌工学院概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南昌工学院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到笔者学校考察,参观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学生创业工作室和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并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2013年,笔者所在学校——南昌工学院被教育部、省教育厅列为“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少数民族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立足点,结合“政治合格,身心健康,理论到位,技能实在”的人才培育目标,探索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在实践过程中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激发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传授学生创新创业本领;以民族文化为根源传承特色创新创业素质;以创业基地为载体,强化学生创业实践。2014年被江西省列为“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发布,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以南昌工学院新疆籍民族学生为例,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少数民族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部实施高校转型发展在专业建设领域的策应,有利于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创新与创业型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塔尖”人才,其培养过程既要遵从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又要探索适合民族教育特点人才培养之路。笔者通过对少数民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探索,探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本素质养成、专业能力形成、创新能力激发以及创业意识激发等教育教学设计,通过搭建通识理论教育、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等理论教育平台和校企合作、课外竞赛、电子商务等实践锻炼平台。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丰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促进少数民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地意义。
南昌工学院属于全国少数民族教育基地之一,为50多个民族和各行各业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中新疆和西藏学生占很大部分的比例,尤其是近幾年来,新疆学生数量的猛增,很多专业都有“新疆班”。“新疆班”涵盖新疆籍学生百分之五十到一百不等。此外,基于新疆籍学生现状,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2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实践调查分析
2017年4月,笔者面向南昌工学院在校三个年级,三个专业50多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效回收35份,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创业意愿、创业实际和创业指导能方面开展调查。
这份调查问卷共有14个问题,10个封闭式的问题,3个半封闭是的问题,1个开放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创业经历的占37.1%,不论是从创业意愿,还是从创业实际的数据可以看出,新疆籍学生的状态要高于其他地方的学生。经过对少数创业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创业,并不是因为生活费不够用,而恰恰相反,他们在校的生活费很富足,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大部分来源于家庭创业的影响。新疆籍学生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宣扬和鼓励经商,所以这些学生深受影响,积极创业。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只有少数开微店、摆地摊等比较传统、没有很高技术要求的创业成功了,还有一个就是在父母的帮扶下成功的。他们创业的产品也大多数是新疆特产、工艺品、服饰还有和一些微店代理的化妆品等。从问卷和访谈中了解到,在创业过程中,他们缺少信赖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只能参照现有的成熟市场经营,缺乏应用技术领域的新市场。endprint
尽管新疆籍学生在创业中有较好的创业激情,也有较好强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但是,他们要是他们走向正规的经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文化的认同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创新创业理论和技能等。
3南昌工学院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思考
按照教育学理论,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遵循民族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学生成长的背景下,针对性地对民族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培养出具有创造力、责任心、意志力、能够改善自身经济环境家庭人才,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民族人才,乃至于实现 “中国梦”的国家人才。所以,如何针对性的开展民族學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尤其是民族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依照“一体化进阶式” 的人才培养方案,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文化认同为前提,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1以文化为根源传承创新创业素质
一是利用红色基因,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定意志等。南昌工学院地处江西南昌,是红色基因所在地,学校利用地域优势为民族学子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涵盖到所有民族、所有专业的学生。具体形式可以是:利用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利用赣南苏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领民族学生参观革命旧址、祭奠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唱红歌,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还可以结合“‘井冈情·长征魂出征仪式”、“五四红歌赛——‘回顾经典倾听原创合唱比赛暨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草坪音乐节”等活动开展主题教育,让所有的民族学生自愿成为传播江西红色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一粒粒种子,将江西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精神播撒到各民族学生的心中,播撒到全国各地。
二是以民族文化为根源传承民族特色,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文化认同等。南昌工学院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自办学以来先后有50个民族的学生在校学习,有浓厚地民族气息,当前学校每年都会零散的开展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创新创业展风采”、“民族文化游园会”、“古尔邦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蹴球邀请赛”、“民族爱 文化情”主题晚会等,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组织,可以使民族文化活动更具特色和规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升民族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文化认同。
3.2针对性的在民族班开展特色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南昌工学院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在校学生中将近有一半是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安排在不同的行政班级中,如此的班级编排方式,有利于针对性的实施对民族学生进行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这种特色可以是针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文化背景,也可以是国家民族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理论。
3.3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和平台优势,提升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学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以“理论到位、技能实在”为人才培养目标,拟定“121”人才培养模式。“121”是指第一学年的通识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心理健康和美育类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四个部分。第二、三学年的专业教育要围绕生产、设计、服务的思想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三个部分。知识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技术技能体系要根据操作、维修、设计和服务的流程构建。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包括激励创新和激励就业两个部分。第四学年是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为引领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就业选择的提升。
校企合作还是提升民族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在“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为基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到企业行业实践中,找到对应的企业生产、服务真实技术和流程及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提升创新创业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7).
[2]王丽明,黄士安.高职“一体化进阶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探析[J]. 职教论坛, 2013,(20):6163.
[3]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s3265/201512/t20151208_223786.html,2015.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