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立民
摘要:当前,中学生所学习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课教材要求学生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培养对自然界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当然,从“生存教育”的角度观察,中学地理教材还特别强调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珍爱生命”的精神。
关键词:中学生 生存教育 途径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生存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更是地理學科提升其学科地位的契机。可是由于现实中的各方面原因,地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学校、老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正确认识,致使本来就比较少的地理课时更少,使得在课程改革中生存教育的理念难以生根发芽,导致地理教师对教学的准备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及教学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脱离了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理念,失去了作为地理教师应有的激情。鉴于种种现状,这更需要我们每一名地理学科的教师认真地去探索、去实践、去追求。
一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理教材,通过丰富的教材资源来引导学生。地理学科拥有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文字资料、名胜古迹、影像资料,等等。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还应该充分地开发、利用其它地理课程资源,如推荐学生阅读与地理有关的文艺作品、观看地理纪录片等,鼓励学生参观考察当地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存价值观。我在讲授《我国农业分布》这一节课中,就把景观图和地图通过多媒体有效结合起来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我找到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景观图片:南方的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的播种和收割的图片,我再详细讲解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反映的事物。然后,我再让学生分小组就针对当地的物产进行讨论探讨,引申出该怎么来生活生存在当地。这样学生们不但愿意学习地理,而且好掌握了生活知识,进一步了解了某些地方的不同生存法则。
二是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地理实践活动有课内和课外之分,就我们现在使用的地理教材,就有很多活动内容,老师可据这些现有的内容开展一些推介会、演讲比赛、小话剧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但能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切身地体验并且感受和认识、理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而且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自主学习的本领,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锻炼、成长,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够更好地生存。
三是教师要积极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多方面地让学生学习生存。生存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书本教育,仅仅只需教师和学生即可,它是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系统。因此,想要顺利地实施生存教育,仅有教育部门(或学校或教师)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调动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争取到全社会的配合与参加,并且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以及家庭的资源,从而形成合力。例如,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家乡的农业蔬菜瓜果大棚是什么样”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与当地附近的农业大棚种植基地联系,让种植户开放他们的大棚,供学生参观学习,这时候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家长陪同,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时间教育活动中去。
四是教师要注重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时刻激发学生生存意识的养成。我们知道,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式和方法。教师要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己拥有生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养成习惯。而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天灾人祸永远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也正是如此,造成了他们生存意识的淡薄。因此,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存意识,使之实现自我生存教育尤为重要。我在讲授环境和水这些知识的时候,我让让学生事先从不同的地方进行取水样,并在课堂上展示并分门别类,让取水的学生分别进行讲解这些不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根据各个水样进行讲解,强调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同时,告诉学生们我们身边污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运用多媒体等展示水对人、牲畜、庄稼等危害的多个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危险近在咫尺,自己并不能置身事外,要关注生存教育并认真对待它。
我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融合生存教育,不但强化学生个人的独立生存意识,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生存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性,对每个人来说,学会生存、学会保护环境,也是一份担当和责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