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彩兴
摘要: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产生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都说习惯决定人生,但是养成一种习惯与告别一种习惯,都绝非易事,好的习惯贵在坚持,坏的习惯源于惰性。如今,很多家长还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殊不知,家教才是第一位的!
关键词:家长 中小学生 锻炼习惯 提高认识 培养爱好
一、研究目的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对孩子因材施教。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主动的参与运动,“以静代动”,“光说不练”现象普遍,懒、散、怕苦怕累思想严重,对自身运动的不良习惯缺乏应有的耻辱感。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习惯,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强迫学生锻炼容易,如果没有治“懒散”的灵丹妙药,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难度大家可想而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我校六年级学生、追踪联盟校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利用报刊杂志(摘抄)、学术报告(记录)、网络科研(搜索,下载)等查阅相关资料,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2.其它方法
本文还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教学经验的反思、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现状
绝大多数学生自控能力差,多数学生在家里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五六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上小学了不会穿衣服,上中学了还由父母收拾书包;节假日里看电视上网等无节制;体育课想自由活动、站队行动迟缓、逃操现象突出、课外锻炼不主动、在家懒的使不动……“既不好好学习又不运动的”现象增多。“以静代动”,“口头爱好人不动”现象普遍。
(二)缘由分析
当一、两岁孩子淘气不吃饭,父母追着给喂饭,“宝宝、吃点吧!宝宝、求求你吃点吧!”孩子在学前班父母鼓励、引导、监督过孩子做力能所及的事了吗?帮他打理好了一切,试想孩子连自理都不愿做,又怎么能主动地锻炼呢!孩子就有了依赖习惯。
1.通过对国外孩子和中国孩子的健身对比,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
1~4岁无不同;5~8岁美国的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滑旱冰、打球,中国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在家学钢琴,上兴趣班;9~12岁美国的孩子已经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几乎每天都会出去打球、踢球,中国的孩子因为家长和老师给了他们过多的作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抽时间去运动,还有很多已经戴上了眼镜;13~14岁美国孩子大多已經把运动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孩子却仍在为早操多跑一圈斤斤计较。美国:健身要从小培养。韩国:健身能让身材和气质更好。俄罗斯:学习不好没关系,但身体一定要好。欧洲:健身和学习同样重要。中国:学习成绩大于一切。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老师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经常霸占体育课。
(2)应试教育,使学生没有时间健身。
(3)许多孩子娇生惯养,害怕和讨厌体育锻炼。
(4)父母榜样能对小孩做到无声的教育。
(5)家长不要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怕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上哪有输赢!
(6)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
(7)父母对孩子兴趣培养的想法,往往受社会潮流和自我经历的影响与制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即如果父母要培养的兴趣正好与孩子原本的兴趣巧合,获得极佳效果。倘若这种培养的兴趣与孩子原本的兴趣相悖,那就会南辕北辙被孩子拒绝,并在二者抗衡的打拼中两败俱伤。
(8)在生活问题上父母大包大揽,造成了现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在家长多年“帮助”下,孩子已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散习惯,学习累、锻炼更累,这时家长让孩子去锻炼,孩子能吃了这苦吗?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
(9)父母期望值较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现实看,家长课外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陪学生锻炼的现象却难以见到。家长控制和支配着孩子离校后的时间。从早到晚,时间排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隙,放学回家有家庭作业,晚上还得补课……
3.提高体育锻炼的认识,统一思想,改变传统观念和行为,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如果变成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基本就达到了。我们常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教育,即孩子能够自我进行教育。其实,自我教育就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不需要再费力气的,孩子自然就会去做,并且会做好。
(1)家长关注孩子的体育测试,利用开家长会了解孩子目前体育锻炼现状,积极参与锻炼的程度。
(2)家长积极引导孩子玩好了才能学好。不要学的时候想玩,玩的时候有顾忌。培养锻炼习惯应当从6岁开始。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每天和孩子运动1小时。
(3)利用体育教学,网络、课外体育活动家长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锻炼知识和技能,在离开学校后家长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使孩子能在参与中获得乐趣,享受运动的过程。
(4)家长积极倡导和好朋友一起运动,制定锻炼计划,观看体育赛事,利用视频模仿动作,相互监督;从小的目标开始;不要停止已经养成的习惯;一旦开始运动就奖励自己。(5)家长重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克服惰性,培养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品质。对那些怕吃苦、毅力较差的孩子降低标准,积极鼓励引导。如长跑练习,跑不动的快走完全程。(6)家长应加强学校、班主任,体育老师合作和交流,家长抽时间来学校观摩体育教学,了解孩子的锻炼情况,眼见为实,家校合力,解决孩子“以静代动”的行为习惯。
(7)家长应充分利用健身理念宣传、大课间活动、体育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四大工程”。改变孩子的锻炼现状,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爱好,促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逐步培养中小学生在校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消除父母、自身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体育锻炼作为磨练孩子毅力和克服“懒”的一个平台;改变学生片面寻找原因和借口不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家长控制和支配着孩子离校后的时间,孩子体育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2.建议
很多爸爸妈妈往往会忽略给孩子培养一个爱好,但是这非常重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爱好,孩子会感觉人生是有意义的,每天都是值得期待的。就像很多家长喜欢打麻将一样,想想明天还能去打麻将,就觉得今天干活挺有动力的。当然,我们要帮孩子培养一个健康的爱好,不一定要求他多擅长,只是希望在孩子的生活里,有那么一件事,让孩子觉得做起来很开心,哪怕失落寂寞的时候,也能够抚慰他的心灵。当部分孩子对运动产生兴趣时,家长由于片面追求分数和排名,把正在处于运动兴趣成长势头封杀在萌芽之中,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M].七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全一册).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12-6.
[2]刘永和.学思结合做教研[R].兰州交大东方中学:甘肃省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2015-3-21.
[3]焦瑶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R].兰州交大东方中学:甘肃省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2015-3-20.
[4]孙云晓.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