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6-03

杨桂梅

摘要:结合教学实际、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管理运行机制等系统设计和改革,引入现代学徒制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企业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从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设思路、范式、实践途径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实践

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应用极为重要而广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到新兴的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不同企业产业背景、生产方式、岗位需求、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方面不尽相同,不同职位类型对求职者的专业及素质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需要对区域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类型及主要产品、岗位分布、主要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企业岗位群学历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

一、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生物类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生产管理员、接种员、质检员、销售员、检验员等岗位,适应生物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单一面向“产中”环节,具备能胜任产业现有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向适应“产前、产中、产后”,熟悉并能把握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接受现代管理理念,具有先进思维方式的复合型人才。在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交际及口头、文学表达能力,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等能力与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从事相近专业和适应职业变化自主择业能力,以便能及时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岗位能力需求。

二、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分析、提炼对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农业生物技术专业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发展快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综合提升”课程体系。

1.“宽基础”课程

学习相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职业通用知识和技能。同时,紧贴农业生物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与行业、企业合作,对企业标准化生产过程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参照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标准,围绕岗位工作任务,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形成《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微生物应用》《无土栽培》等专业核心课程和《设施花卉生产》《设施果树生产》等专业拓展课程,并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嘉言懿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拓展训练、阳光心态、公益劳动等纳入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活模块”课程

针对某一特定工种和职业岗位,设置企業个性化需求的“活模块”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学生在学习通用知识和技能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兴趣加以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3.“综合提升”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实习项目,通过基地实践、企业实践、顶岗实习,采用任务驱动、质量跟踪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创新“理实一体,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理实一体,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拓展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四个阶段。“理实一体”是将实践性强的理论内容并入实践课中,将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融通。“循环实践”是学生一入学就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然后再系统学习理论,学中做或在学后做,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践-理论-再实践”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升华,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满意度的全面对接。具体做法如下:

1.第1~2学期

体验职场,认识岗位,培养岗位基本能力。通过入学教育、企业体验及在校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生物企业概况,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生物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

2.第3~4学期

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学习具有代表性的生产项目,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基地,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工学交替,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技能训练。

3.第5~6学期

训练岗位综合技能,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学生根据兴趣以准员工身份到不同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体验不同企业的岗位要求及组织管理方式,由学校老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以师带徒的形式分别负责理论与实践指导,通过职业岗位训练,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获得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另外,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安排基地管理员和生产项目负责老师作师傅,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带徒方式,参与基地的生产与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实践技能。

四、实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课程的教学组织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导,教学内容与环节围绕“实践”展开。把教学内容融于生产过程中,模拟再现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教师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学生,在教师、技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生产任务,实施“理论、实践、产品”三位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核,并对结果进行质量跟踪,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从接受任务、分组合作、综合测评到分析结果,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完成项目,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岗位的工作特点,提升岗位技能,实现学生从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到解决生产问题能力培养的顺利过渡,努力缩短教学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距离。针对生源特点,将理论知识拆解成各种题型,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作业检验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结合操作训练、制作微课的方式,或通过图片、PPT、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利用微信、QQ或教学资源平台发布课程作业,实行在线教学。任课教师不再受时空限制,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日常教学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采用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

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载体,更是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本位,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综合做出整体性评价;过程考核、结果考核、跟踪考核相结合,采取口试、现场操作、方案设计、作业等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多角度考核,体现考核的公证性。职业素质(工作态度)考核内容包括遵纪守时、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等;实践操作能力表现考核内容包括实践前的准备,操作规范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和按要求执行工作任务的程度;完成任务质量考核内容是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标准,对每次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评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报告,对实习报告的评分主要包括实习报告的格式、规范性、内容完整性、真实性、实习报告完成是否及时等。

六、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等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分析、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专业教学计划。每年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并结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使之不断完善,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魏欣.高职教育“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探析[J].考试周刊,2009,(40).

[2]曾祥师,赵辉.浅谈“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3]王永芬.就业导向下高职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03):75-79.

[4]赵玲珍.高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10-1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