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谢文娟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国内外高校间中外交流合作的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出国人数逐年递增。借助“外培计划”的实施和推进,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外培计划”学生管理中,加强这一群体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本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理想信念教育外培计划培养模式《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中“外培计划”是北京市教委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北京地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是2015年以来首次实施的新举措。简单地说,就是支持市属高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到世界知名学府去学习交流,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再回来服务国家的建设。
“外培计划”访学学生(以下简称外培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学习能力等不仅代表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形象,而且体现了我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能力和成绩,也是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北京电影学院是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更是“外培计划”首批执行的市属院校之一。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校从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宣传祖国文化,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服务。“电影制作的国际化更需要我们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国际化电影人才,加之我校与国际院校存在一点差距,这些都是我校面临的现实紧迫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校建成高水平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全面“冲刺期”和关键阶段,更是要把握机遇,全面推进“外培计划”。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电影学院在“外培计划”项目中,严格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交叉培养“外培计划”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北京高校学生访学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立足于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对“外培计划”进行初步探索。以下是我校对这一项目进行的思考和探讨。
一、当代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为九零后,他们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正能量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和碰撞,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系统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学以致用难以为继;生活中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題,我校也有这类情况存在。对此,我们既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
二、海外访学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外高校间中外合作交流的继续深入,国际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对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消化吸收的重要途径。提高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导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性高水平人才。因此,深入对海外访学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国访学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时差、远距离等因素的限制,他们与国内所在院校的联系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些不利。目前,在海外访学学生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海外访学学生自身对理想信念修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出国就是为了专业进修,提升专业技能,因而忽视了自身理想信念修养的提高。
组织管理不尽合理。无论是国内院校还是国外访学院校都缺少专门的管理负责人,对海外学生的管理也不很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对海外学生教育和管理培养的延续性。此外海外访学学生较为分散,高校难以根据每位学生所在的境外院校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更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管理方法针对性不强。受文化、环境和当地法律等条件的限制,“外培计划”学生的联系沟通、学习培养、个人发展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传统管理工作实施难度较大、成本较高,造成了教育管理方法不科学、理想信念教育不明显的局面。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第一,海外访学学生管理细则不够完善,尤其是针对“外培计划”项目的旨在提高访学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制度章程;第二,对海外访学学生虽设置了若干管理规定,自然而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抵触情绪。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的成因分析
1.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当前,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网络时代的信息碎片化,形成复杂失衡的外部环境。社会矛盾凸显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使青年一代逐渐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接触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以其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得以更广阔的接触多元文化,而这些多元文化也在不断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但是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由于缺乏丰富社会经历,对西方意识形态缺乏警惕性,通过学术研讨、艺术交流等载体,不自觉吸收西方意识形态观点,使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靠拢,理想信念逐渐动摇。
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高校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疏于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三是缺乏从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政治教育中所弘扬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难以引起部分青年教师的共鸣。
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析
(一)优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
《荀子·劝学》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客观环境,是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高校一是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让青年教师在享受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成果中自觉向上,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三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通过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是要切实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协调解决青年教师合理诉求,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使青年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二)丰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载体作用,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号等联合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通过平台互动,对重大舆情、理论热点形成舆论导向,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热点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挥活动项目载体,通过在青年教师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在青年教师中培养出一批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示范效应;三是要充分发挥文化载体,利用学习校史、参观展览等形式,用优秀的文化作品感染、激发青年教师爱国、爱校情感,以无形的教育方式,向青年教师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达到教育青年教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总计)\[OL\].2015-10-20
\[2\]复旦发展研究院.2014年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OL\].2015-10-20
\[3\]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1-1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