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政治“情景教学”中的五个原则

时间:2024-06-03

王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给学生创设有效的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究。教师在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时,要关注用情境去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学习的感受性,突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并且在情境中渗透教育性,贯穿情境的实践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高中政治情景教学主动性感受性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知识的灌输,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是去了学习兴趣,感觉课堂学习是枯燥、无聊的。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情景来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通过有效教学情景的设置,学生会被新颖和形象的情景所吸引,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认真地探究知识,从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实现潜能的充分爆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诱发主动性,学生身临其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只有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学生才能够在思维上形成自己的认识,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内涵和本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关注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导火索”。在探究中学生会内化知识,提升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教师关注诱发学生主动性的情境创设,会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知识。可以说有了情境的帮助,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例如在学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他们的关系是什么?有了问题的设置,学生投入到了课堂情境中,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探究知识,找到学习的需求,驱动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在自主探究中都得到了锻炼,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境驱使学生去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多视角、多维度地探究问题,实现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感受性,知识逐步习得

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关注学生的感受,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里产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形成一种快乐的学习心境。斯宾塞曾经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学生心情愉快自然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从而形成“乐学”“善学”的学习状态,从而自主地感受到知识探究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如果你在野外游玩,口渴难耐,这时候路边正好有一片成熟的梨园,你会怎么做呢?是去摘人家的梨来解渴,还是继续忍受口渴?学生会设身处地地思考,融入到情境中,通过思想的斗争和梳理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逐渐地认识到自己在做出选择和判断的时候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真理。学生在情境中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会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突出创造性,要别出心裁

教师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关注丰富表象、注重想象、积极求异,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教师大胆地创新和想象会给学生提供一次次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盛宴,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经历的形成。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实现能力的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参与探究,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建构知识框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情境中会逐步地形成自己的认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发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别样的课堂情景设置形式。在课堂伊始,教师组织学生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帮助教师挑选出来一名得力的课代表。学生在这里可以充分地发扬民主精神,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师别样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瞬间就调动起来了,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感受到了民主选举的过程,以及如何理性地投出自己的一票,学生们非常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有了这样的情景,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民主选举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和深入。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的选举方式,以及他们的优点和局限性,深深地感受自己的权利,并且可以做出最佳的选择,学会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学生参与的学习情境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四、渗透教育性,无形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情境创设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要有教育性。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都是通过对于知识的传授来实现的。教育性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教师要时刻以教育性来指导自己,形成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讨论,帮助学生对尚未形成结论的知识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思维的活跃,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在思考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五代著名画家黄筌曾奉皇帝之命,改画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皇帝要求他把原画中用食指捉鬼眼改成拇指。黄筌研究数日后无法下笔,最后把原画送给了皇帝,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若改动一个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画。”皇帝听完,找人重新画了一张。

在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黄筌为什么无法修改画呢?这体现了什么政治道理呢?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更深刻地对整体和部分进行探究,逐步地了解到整体和部分使相互区别的,同时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故事中学生明白了政治道理和哲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五、贯穿实践性,促能力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知识不是学生机械地记忆,也不是教师不停地灌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潜能。教师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实践意义,让学生可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把握思维的奥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学生会结合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经验来回答问题,认为在第一问题中是先有石头,而在第二问题中又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通过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会逐步认识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对于实际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会在教师的组织下科学地分析,主动地探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总之,教师有效的课堂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情境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下卷).储复耘译.商务印书馆,1996.29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