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何露露 袁远刚 李聪聪 崔黎祥
摘要:“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根据特殊的山区省情、多民族特色和人文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积极在探索一条适合贵州实际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带动了贵州省城镇经济,使其得到了高速发展,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结合贵州省“十二五”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和遇到的瓶颈难题,提出一系列建议,以促进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贵州;问题;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12
1引言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贵州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在“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城镇化发展系列规划和政策指导下,常住人口逐年增长,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加速发展,城乡统筹初见成效,城镇化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在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速度慢,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弱,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针对性发展思路仍然欠缺,亟需探索一條符合贵州省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重点是解决农业人口在城市的落户问题。但是,截止“十二五”末期,贵州省有694.35万城镇常住人口未能落户,主要原因在于保障机制不够完善。首先,成本分担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约为10万元∕人,地方各级政府现有财力不足以承担;其次,职业技能教育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在产业转型工程中,虽然带来了二、三产业的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求,但一般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年限较低,劳动力素质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再次,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加强,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32.2%的农民工赚钱后选择回乡定居,主要原因是农民身份所拥有的“三权”是城镇居民所没有的。当前,城镇户籍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造成农业转移人口不愿退出“三权”,进而落户城镇。
2.2产业支撑能力仍然较弱
截止到2015年,贵州省的城镇化率落后全国14%左右,工业化水平更加滞后,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人口在总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仍然较低。本地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不足以满足当前贵州省新增的就业人口,造成的农业就业人口大量流出的问题比较突出。贵州省工业化相对滞后,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就业岗位少,对于农村人口吸收能力弱小,有待切实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3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
至2015年末,贵阳市中心城区人口约300万,人口规模远低于周边的长沙、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处于发展阶段,带动效应不明显,以贵阳和贵安新区为核心的黔中城市群处于成长阶段,就业吸收能力有待加强,区域辐射能力亟待加强。全省仅有6个地级市和7个县级市,其中平均每个城市的服务面积为13538平方公里。9个市(州)中心城市中,除遵义和安顺中心城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分别为90.59万和60.87万,其他市(州)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口不足50万。清镇、福泉、仁怀、赤水4个县级市城市人口均在20万以下。全省无特大城市,中等城市较少。城市等级结构有待优化。
2.4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首先,贵州省交通网络尚未健全,“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新增里程明显提高,如期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宏伟目标。但距离建成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目标差距较大,具体表现在与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联系的高速铁路公路网尚不完善,水运航道通行能力较弱,机场旅客吞吐量仍然较小,普通公路技术等级有待提高,尤其是联系乡镇的道路路况有待改善;其次,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不能满足现状需求。由于地方自筹资金困难,建设资金短缺,地方财政对城市供水配水管网漏损严重,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接近满负荷,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再次,对管道燃气重视度不够,地方政府没有在管道建设、新建房屋配套建设等政策上给予支持,使得城市管道燃气市场的总体培育缓慢,除贵阳、遵义等中心城市外,其他城市的管道建设推进都比较慢,全省管道燃气用气人口仅为用气总人口的40.3%,普及率仍然较低。
3应对策略及建议
3.1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改革,实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落实城镇常住人口的落户问题,积极响应未落户人口的合理要求,简化户口迁移办理程序。统筹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学校布局和教师编制,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并可以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和高考,推进部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组织实施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提升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免费享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服务,符合条件人员享受技能鉴定补贴。依法保留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原有的各项权益以及惠农和农村计生政策,实现“权随人走”。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实施农业转移人口社保与城镇社保同步政策,实施基建投资安排向吸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政策,制定比现有惠农政策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增强城镇吸收农业转移人口能力。
3.2强化城镇化产业发展支撑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新型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并举,大力实施新兴产业突破工程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新型产业为引擎,带动传统优势产业。构建产业园区为载体、产业融合集成配套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构建新型数字化城市,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繁荣发展;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打造世界知名喀斯特山地旅游项目,吹起“贵州民族风”,缅怀“夜郎古国情”。大力发展大健康养生产业,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医药养生省、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圣地。根据贵州山地地质特点,因地制宜,加快贵州农业向山地特色农业的转变,创建以贵州为原产地的知名、优质、独特的农副产品,逐步建立和完善产量高、原生态、质量优、安全性好的贵州新型山地特色现代化农业体系,以增强交通物流能力为基础,建立西南绿色、原生态农副产品基地,逐步形成以新型农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增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良性互动。endprint
3.3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
促进贵安新区、安顺等与贵阳相互协调发展,龙里、惠水等与贵阳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和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强化大中城市带动,做大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构建以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凯里市、都匀市、兴义市为中心的六大城镇组群。凯里城镇组群以发展旅游服务和现代化制造等主导功能,积极承接泛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对接湖南、广西旅游市场。加快完善盘州、石阡、瓮安等33个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充分拓展重要节点城镇的产业聚集和中心辐射能力作用,着重规划中心城镇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创建具有各自特色元素的城镇基调,增强县城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
3.4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突出以贵阳市为核心的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形成以干线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网为骨架,以支线铁路、普通公路、水运交通为补给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贵阳-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1小时交通圈,以贵阳为中心城市联通省域重点城镇的3小时交通圈,衔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长株潭地区、滇中城镇群及沿边、沿海门户地区的4小时交通圈。以贵州省9个市(州)主城区、贵安新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等重点城镇化区域为供水重点,同步实施“小康水”建设。对现有的漏水严重的给排水管网,及时更换新型、高质材料的给排水管道。同时,提倡初期使用燃气优惠政策,提高用气家庭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大页岩气与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力度。
4结语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是富有多民族和山水文化的内陆省份。人口众多但聚集程度低,自然矿藏丰富但开采难度大,特殊的喀斯特山地地貌,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注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贵州行不通,虽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却限制与当地的交通状况。所以,贵州不能照搬东部的传统城镇发展模式,必须认清自身特点,把握好省情,切实做好相关问题的考评工作,真正的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富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凡,滕建珍,赵卫权等.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贵州科学,2011:6571.
[2]蒙丹.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07:3441.
[3]马琳.贵州探索产业结合旅游的“四化融合”发展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12.
[4]王兵.传达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视察贵州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艰苦创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N].贵州日报,2012.
[5]路榕,田方,黄圣杰. 贵山之南,中国数谷绘云图[N].贵阳日报,2015.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