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青年教师校园文化认同的当代价值及认同体系构建

时间:2024-04-24

唐鑫鑫

摘要:高等学校是文化聚集和新思想碰撞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起着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辐射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撬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杠杆,校园文化的发展即是其自身的进步和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以成员的认同为基础,而目前学界对校园文化认同的关注多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忽略了教师群体校园文化的认同及认同体系的构建。教师是高校的人才核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而青年教师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及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个人潜能最大化。为此,我们必须要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富和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并以青年教师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进行宣传和引导,构建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体系。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校园文化认同;当代价值;认同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78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中教师既承担“教书”的任务也承担着“育人”的任务,是在校园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因此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只有教师认同高校的校园文化才能够主动自觉地传播校园文化,做到“以文化人”。青年教师多活跃在教学一线,是高校的未来和希望,其对校园文化认同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这一群体独特的特质,探索构建校园文化认同体系必须结合其特点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子。

1文化认同与校园文化认同

近年来文化认同得到了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关注,研究成果较多,但不同领域的学者并未对文化认同的概念形成共识。郑晓云认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由于文化认同因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因而文化认同表现为对其文化的歸属意识。郑雪和王磊认为:文化认同是个体对某种文化的认同程度,具体说是个体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某种文化中多数成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某种文化中多数成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相同或相一致的程度。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学界初步形成了对文化认同的共识,即文化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处群体的文化的肯定,这种肯定文化的心理会对个人的行为、行为方式及文化的创新和繁荣产生影响。

校园文化是指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校风校貌、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也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及其外在表征。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学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精神理念、伦理关系和器物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和血脉,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辐射作用 。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认同是指在高校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对校园文化的肯定和归属感。校园文化认同具有认同的一般特点,根据赫克特的认同传播理论,校园文化认同是一个传播过程,在传播过程中建构、维持和调整,并在传播中得以实现和交换。而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角度看,构建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体系一方面有助于青年教师自觉主动地以校园文化的精神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对校园文化进行传承,使校园文化有教师群体向学生群体传播,从而促进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和校园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青年教师校园文化认同的当代价值

青年教师是活跃在高校教学科研一线的主要力量,是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这一群体具有一定的特质,如学历高、年纪轻、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对校园生活充满憧憬等。由于职业期望多样化,加之日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高校青年教师的离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对高校人才招聘与培养来讲其损失是显性的,而青年教师离职前的困惑和焦虑使其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教育、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消极影响则是隐性的。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从国家层面来讲,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中的两大重要命题,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源泉和核心。高校的校园文化所提倡的内容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提炼与总结,也有着对当代文化的思考。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认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一部分,增进青年教师对校园文化认同有助于传播校园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从高校层面来讲,有助于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及核心竞争力。2017年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大幕开启,教师越发成为人才争夺的核心。青年教师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点,在缺乏外部竞争力的情况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提升其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使“来之”者能够“安之”。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感是人的一种需求,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归属感是其能否留在高校的重要影响因素。校园文化的认同有助于青年教师形成对高校的认同感,减少人才流失,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青年教师认同校园文化继而潜心工作,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有助于高校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从个人层面来讲,有助于实现个人潜能最大化。日本学者中松义郎在《人际关系方程式》中提出的“目标一致理论”指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的时候个人的潜能将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当二者不一致的时候个人潜能发挥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个人向组织的价值取向靠拢,二是人员流动到与个人目标较为一致的组织中。可见,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有助于使其形成与高校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避免价值取向不同带来的潜能发挥受阻,个人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将有助于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endprint

3构建高校教师校园文化认同体系的有效途径

(1)要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历史的积淀,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断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使校园文化成为更合理的体系,为校园文化找到其深厚根基和传统文化的底蕴。具体来讲,可通过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办学定位以及校园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等来挖掘其内涵。找到校园文化与我国傳统文化的契合点,借助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弘扬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核心是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体系的重要途径。

(2)要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文化是发展的,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发展和创新是校园文化生命力的体现。高校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只有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不断满足青年教师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构建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体系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以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感染青年教师。

(3)要以青年教师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进行宣传和引导。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需要全体成员参与其中,而合理的宣传引导能加深对校园文化的认同程度。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工作多浮于表面,起到实际效果的并不多。有效的校园文化宣传应结合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和接受程度较高的校园媒体为载体,推送典型的新闻和案例,生动形象的展示校园文化;以探访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请老教师讲座的形式代替枯燥的会议强调。只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有效传播,才能真正建立起青年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3]任杰,谢德光.发挥校园文化认同在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4]杨英华.大学生校园文化与归属感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05).

[5]王俊有,李巧灵,田艳辉等.初中校园文化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J].心里与行为研究,2014,12(1).

[6]李国良. 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N]. 学习时报,2016,10(27).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