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陈斌
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水泵及水泵站》的课程地位,从课程教学要求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提升教师实践水平、改革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和体会,为进一步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水泵与水泵站 教学改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水泵及水泵站》的教学过程涉及理论教学、实验、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具有涉及知识面广、课程实践性强、专业综合知识要求高等特点。该课程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其它主干课程关系密切,所以此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习的效果。
我们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水泵及水泵站》的课程地位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从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角度,综合考虑实际工程应用、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的知识储备和考研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力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一、精选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普遍存在着课程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之间的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融会贯通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教授内容有所选择,坚持理论以“够用”为度,着重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增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内容,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课时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兼顾考研与注册工程师考试的需要,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予一定的指导,侧重于“自学”。比如,离心泵各种运行工况的数解方法等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简单讲授法,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命性的改革,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我们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打破原有教材的束缚,将课堂学习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在真实环境里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授给水泵站时,首先带领学生到泵站实地参观,然后才组织教学。为了使学生掌握泵站设计要点,以实际工程上一些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主线,采用案例分析、设疑讨论等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发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水泵及水泵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含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多个实践环节。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1.重视课程设计工作
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基本上是学生的第一个课程设计。无论从设计思路、设计经验还是资料搜集等各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几乎都是一片空白。由于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时间上往往临近期末,而这一段时间又常是安排考试、实习等工作的高峰期,因此,会带来课程设计的连贯性受影响、课程设计的时间不能充分保证等问题。
所以,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整个泵站的设计分解成流量与扬程的计算、水泵的选择、机组与管道的布置、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水泵扬程的校核、泵站平面尺寸和高度的确定等多个小任务,融入到理论教学过程中,作为平时作业留给学生,等到课程设计时,只需整理原有的成果即可,从而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2.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在实验室可以进行水泵拆装、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等项目。同时,我们引进多媒体虚拟实验教学软件,来更直观地展现实验室目前没有条件实现的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外和校内都建有多处实习基地。在课程理论学习初和课程设计前,都会安排有针对性的实习,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技能的训练。
四、通过“互培共育”,提升教师实践水平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对教师实践教育水平要求比较高,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生产一线锻炼的实践经验,这就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互培共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专任教师深入生产部门、施工单位、设计院等企业一线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有泵站从业经验的技术能手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开设讲座、指导设计、合作交流,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行业的最新前沿,也使教师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改革考核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内容较多,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采用传统的“一考定论”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妥。这样会造成学生依靠考前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平时不愿思考,对课本上的内容难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在考核方法上,我们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尤其注重平时学习效果的检查,不仅在期末组织集中考试,平时还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出勤情况等多种形式评定平时成绩,最终的课程成绩是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综合体现。课程设计的考核模式,也从仅根据图纸和计算说明书来评定成绩的方式转变为增加笔试考核、设置答辩环节、考虑平时表现的综合考核模式。
教学改革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程,使课程实践更能反映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姜乃昌.泵与泵站(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曾晓岚,张智,张勤.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
[3]张朝升,荣宏伟,张可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