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银帙
我国笔译人才培养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对笔译实践模式的探讨还寥寥无几。探讨了笔译实践的形式及其能力要求,以翻译实习为例,对4种已采用的具体实践形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希望能求教于同行专家,共同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色的翻译实践环节,并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翻译能力 实践探索 笔译实习
一、引言
随着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BTI)”,2007年国务院学院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我国迈入了培养职业口笔译人才的阶段。翻译专业的设置虽然刚刚起步,但国内已有近50所高校开设了BTI,150所开设了MTI。翻译专业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势不可挡,尤其是针对MTI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吸引了大批学者献言献策。然而,作为一门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学科,对BTI和MTI实践形式的探讨却寥寥无几。尽管任文曾详细介绍过MTI口译方向专业实习的方法、种类,但由于四川大学具有良好的生源质量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其经验对于普通高校和BTI专业以及设置翻译方向的近百所学校是无法完全复制的。对于绝大多数 BTI及翻译方向来说,急需符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色,可操作性强的实习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
二、笔译实习形式及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能力,是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孙伟,2011),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进行。翻译实践环节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活动进行。其中翻译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方案的重要手段,它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能够检验教学成果。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将翻译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十分必要。仲伟合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下文简称《教学要求》)中讲到“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11)。据此笔者认为翻译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应该广泛的应用到第二课堂甚至深入到第三课堂。这种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任文,2012)。翻译实习应该设置在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之后,要求学生在真实或高度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知识技能、培养职业意识、积累职业经验、锻炼并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整体可雇性。
笔者所在学院本着“专业性+实践性+职业化”为理念,设置符合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实习式”翻译实践环节。其目的在于深化翻译理论、夯实翻译技巧、扩大学生视野、强化语言技能、积累职业经验、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目前为止翻译实习共经历了三次改革,从“单独文本翻译”过渡到“合作文本翻译”,再过渡到“多文体文本翻译”,最后过渡到“公示语翻译”。
1.“单独文本翻译”形式的翻译实习
所谓“单独文本翻译”是指实习指导教师首先向所指导的所有学生发放相同的材料,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译文;然后对学生译文初稿进行修改、点评,解决基本的选词、语法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再次上交修改译文;随后对学生译文二稿进行修改、点评,解决基本的句法、连贯等语篇问题并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并上交第三稿;最后对三稿进行修改、润色,使译文达到忠实、准确,适切原文的要求。学生在该过程中需配合指导教师完成三次修改,并撰写实习日记,总结实习心得。
“单独文本翻译”形式的翻译实习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解决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高双语表达能力,提升翻译思维能力,加深翻译技巧的运用。统一的源语文本可以让指导教师准确地比较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利于实习成绩的评定,但实习过程因为仍采用传统的说教形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效果一般。
2.“合作文本翻译”形式的翻译实习
《教学要求》明确写道“翻译本科达到专业教育阶段,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翻译不同文体文本,将经济、法律、管理、商务、科技等不同领域、中等难度的文章译成汉语,速度不低于 250-350 汉字/小时,汉译外速度不低于 200-300 汉字/小时;并要求学生了解术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不同领域的专门术语”。所以笔者所在学院对翻译实习进行了第一次改革,要求全体学生(40人)在指定时间内(10天)共同完成一个翻译项目(12万字的汉语汽车保养说明书的翻译)。该过程中学生完成了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稿件审查、人员分组、任务分配及确定负责人;翻译准备工作:包括查找相关资料、建立术语库、发放术语表、确定译文风格、布置译文文本格式;翻译实际操作:根据译文文体特点进行翻译并确保译文忠实原意、语言流畅,完成全文的校对、术语及风格的统一,进行排版、修订工作。
“合作文本翻译”形式的翻译实习是学院“专业性+实践性+职业化”理念的体现,最大限度的模拟了真实的翻译场景,让学生切身感受了翻译项目运行方式、了解职业特点、培养职业意识、积累职业经验。翻译项目的选择回避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文学性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实用性文本翻译,实现了《教学要求》中对不同文体、术语管理的要求。此次翻译实习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予了学生职业化的体验,但是由于技术性文本的专业型还是让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他们更加期待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并且轻松有趣的材料进行翻译。
3.“多文体文本翻译” 形式的翻译实习
仲伟合曾提出“翻译本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由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三大主项指标构成”(2011)。其中翻译知识与技能中不仅包括口笔译技能与理论,还包括译者综合素质;通识教育包括中外社会文化、语言学与文学知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笔者所在学院在“合作文本翻译”形式的翻译实习进行了两年之后,对翻译实习再次进行了改革。此次改革旨在摆脱传统的说教形式,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形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实习,完善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掌握不同文体的翻译策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