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魏亚萍
[摘要] 高校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基本的价值不但凭借文化知识的生产创造与传播而且通过整个高校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的积累加以体现。本文则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高校教师群体的身份特征,从教育、权威、市场三个维度对高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做探析,进而理清高校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积累的基本形貌,为加速知识分子文化资本转化、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研究支持。
[关键词] 文化资本 积累 高校教师
一、文化资本与高校教师
1.文化资本的概念
我们通常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类型。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本的分类方式也逐渐增多。文化资本概念的提出,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认为资本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它们都体现了一种积累形成的劳动,而这种劳动同时以物质化的和身体化的形式积累下来。他认为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并且可以通过教育证书的形式予以制度化。
具体而言,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应该有三种存在形式:“(1)具体的状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2)客观的状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等),这些商品是理论留下的痕迹和理论的具体显现,或是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批判,等等;(3)体制的状态,以一种客观化的形式,这一形式必须被区别对待(就像我们在教育资格中观察到的那样),因为这种形式赋予文化资本一种完全是原始性的财产,而文化资本正是受到了这笔财产的庇护。”由此可见,文化资本既是文化形式的资本,又是资本形式的文化。
2.高校教师的文化资本表现形式和特征
从文化资本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分析,高校教师常被赋予以高级知识分子身份,不仅有充足的时间学习钻研各自专业领域知识,同时在知识积累中形塑了其独有的“文人”品性和行为修养,这是其文化资本的具体形式体现。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学术出版物、画作等形式,成为其文化资本最为客观的直接体现。另外,高校教师群体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其学术造诣,不但给自身带来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智慧沉淀,而且使其获得社会公众对高校教师报以尊重和敬仰,加之体制认可的学术资格使得高校教师文化资本在制度形式上表现出一种精英性特点。因此,与普通的公众相比,高校教师群体无论是文化资本的具体形式上、客观形式上还是制度形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高校教师的文化资本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力量,他们对知识的开发和占有必然使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本的精英阶层形成。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这一群体是社会公信的代言人。而对于政府而言,他们则是社会发展的凭借力量和知识来源。这促使高校教师群体表现出了精英性和权威性这样的共同特征。
二、高校教师文化资本积累的特征
1.资本积累内容的高度专业化
高校教师的知识积累会在固有的专业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们往往是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专业化的深入研究,不断实现文化资本的进一步积累。
2.资本积累的主体特殊性
文化资本的积累离不开对资本持有者的依赖。脱离了积累主体的实践,就不可能完成资本增殖的目的。而对于创造、传播高深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谁都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实践者具有较出众的理解力、分析力、记忆力等表现能力。同时,它还要求实践者必须熟知文化实践、文化教育、自我培育和修养。这些都构成了高校教师群体是文化资本积累的特殊主体。
3.资本积累需要经济和时间双重投入
高校教师的文化资本的积累常以其他形式资本的消耗来支付。如高校教师花费大量的课题经费、工资或奖金购买专业领域的学术书籍等。除此之外,不论是或获取新知识还是进行科研研究都需要投入时间。
三、文化资本再生产的路径探析
从文化资本的教育积累来看,高校教师群体的教育投资与自我积累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处于学术领域之内,高校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支付文化产品、购买研究资料,选择研究对象、拟定调研计划,并通过“学习”过程加以内化,形成自身的一种文化资源。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文化资源又会以文化生产的形式转化为经济资本,从而实现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的转换,进而完成资本的再生产。
这种针对教师自我教育的投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文化资本再生产渠道。高校教师能够担负教育投资所需要支付的经济成本(工资、奖金、课题经费等),另一方面,在他们已然有能力在丰富的文化资源当中做出选择,进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还在于教师自身有相应的时间来进行专业领域的自我教育。在此意义上讲,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过程。
再者,从文化资本的权威积累来看,高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再生产突出表现在文化权威和制度化权威的作用机制上。对知识技能的占有而拥有的权力往往自然不自然地给予高校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积累的实践行为以支持和动力。教师占有资本相对较多,这为未来的文化资本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授、副教授、讲师等通过文化资本投资进行文化生产活动所创造的著作、发明、画作等一系列文化成果,可以不断转化为经济资本。由此,一种文化的权威得以塑造和构建。另外,我们可以想见的是,文化资本积累难以逃脱制度化权威的影响。由制度化所设定的文化符码常常会发挥强大的干扰作用。
最后,从文化资本的市场积累来看,高校教师群体既是文化资本需求者,同时又是文化资本的供给者。他们一方面追逐文化资本,以达到自我文化资本增殖的目的,同时实现资本的消费(如欣赏音乐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不断通过学习、发明、创造,将知识以文化产品、文化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供学界赏析、探讨,供给大众精神文化消费,为社会发展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文化资本的积累。作为积极的社会实践者,高校教师不但熟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貌,而且熟悉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这使得他们的文化资本积累表现出不同的实践形态。它促进着文化资本自身的不断积累以及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对于高校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积累的研究十分必要,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化精英的文化资本运作,认清高校教师在文化生产以及文化投资当中的角色,进而理解文化资本积累在其中的基础性地位。更进一步说,高校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积累的研究,能够促进和加速文化资本积累的速度以及资本间转化的效率,在社会建设的意义上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服务,所以,本文的探讨也便有了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宋建龙.“文化资本漫谈:含义与特征”.大舞台,2008.
[4]高波.“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20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