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徐灵芝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由此带来的是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这给高校日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入手,针对当前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不足的情况,提出日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并尝试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日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第二课堂 思维模式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大学日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尽管一些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教学大纲上要求的语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但在运用日语进行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却因为不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不了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交方式,出现不恰当的言行,或是错误地理解了对方的意思等,产生了交际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现代日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促进相互的了解,而进行的交际活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即使语言本身的沟通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思维方式、语言习惯、风土习俗、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交际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和困惑。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要进行成功的交际,需要靠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个方面来完成,这两种行为的综合运用能力,就是所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外国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人才,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日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国际化、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国改革开放及加入WTO以后,由于对外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官方组织、民间团体、企业、个人的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中日两国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渊源,尤其在盛唐时期,日本文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但由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不同,日本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与日本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只有了解并尊重他们独特的习俗,交际活动以及商务活动等交流才能顺利进行。
举一个以前在日资企业当翻译时碰到的案例。一次,我们公司的日方总经理和另一日企的总经理约了时间进行商贸会谈,由于对方是从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赶来的,当天由于高速公路畅通,结果比约定时间早到约2个小时。对方总经理打电话来告知,已经到了公司附近,并在附近一家咖啡馆喝咖啡,2小时后再来拜访。这种情况在中国人看来觉得非常不理解,虽然比约定时间早到了2个小时,但从几百公里外赶过来,提早或晚到都很正常,为什么到了公司附近却还要到咖啡馆去消磨2小时,不直接到公司拜访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但日本人的习惯是,去客户公司拜访一般都严格按照约定时间前往。他们认为如果因提早到达就提前拜访的话,可能会打乱对方的工作计划,这在日本的商务礼仪中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失去客户信用的严重后果。如果我们不了解日本人的这种商务礼节,按中国人的习惯行事的话,就会给对方造成不良印象,最终丢失商机。这种失误造成的后果远比日语语法的使用错误更让对方难以接受。
因此,如果不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使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日语,与日本人的交际也不可能顺利进行。通过上述例子,说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二、当前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
外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本身,同时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要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恰当的形式来进行跨文化交流。但长期以来,高校的日语教学普遍偏重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灌输模式,偏重语法词汇的讲解和口语听力的训练,忽视了语境、语用,尤其是文化因素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上的大量时间用于词汇讲解、语法分析、句型操练、听力训练等,并在讲解过程中,在黑板上写下大量词汇或例句,课后布置大量的课文背诵、句子翻译、文章阅读等作业。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也往往从学生是否能够正确造句或翻译、能否熟练朗读或背诵课文、能否理解文章意思等方面去判断。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平时的学习也主要以课本为主,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不进行主动的思考,只是被动地把黑板上的词汇或例句详细地记录在笔记上;课后对笔记及教材上的单词、例句、课文死记硬背,认为只要记住大量的词汇、掌握好语法、练好口语听力、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或二级就能学好日语。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由于枯燥的学习内容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效果不佳;一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虽然在词汇的掌握、语法的运用、口语的熟练等方面把握的良好,并且能成功通过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然而,很多学生在就业面试、以及与日本人的日常交流中,因不了解日本社会的文化习俗、同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也存在不足,缺乏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技巧,日语的实际运用效果很不理想。
2.第二课堂设置不足
日语精读、会话等课程因学时数量的限制,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进行交际场景的模拟和会话练习,这需要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来进行有效的补充,但一些学校的日语专业,忽视了对起教学辅助作用的第二课堂设置。具体表现在:很少邀请日本企业的管理人员、日本外教举行专题文化讲座、不能很好发挥本专业教师的潜在力量来举行定期的中日比较文化专题讲座或师生讨论会、缺少日语朗诵、演讲、歌曲比赛、日语戏剧表演、日语角、日语影视欣赏等日常活动等。由于这种第二课堂设置的不足,学生的学习气氛不热烈,一味地埋头死记硬背的学习或应付日语能力考试的题海战,忽略了对日本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导致在以后日语的实际运用中,状况百出,无法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贯穿于整个日常教学过程。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介绍日本文化的同时,使用比较法,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教学中,注意传授文化知识的适度、实用、科学、关联性的同时,还应遵循教学的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兴趣,使其初步了解中日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差异;中高级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意识,使其在实际的交际中体会语言文化的背景,注意中日文化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感情,进而具备并不断提高与他人交际的能力。
1.异文化兴趣的培养
在初级阶段的日语学习中,可以多注重日常交际方面(如问候、称呼、道别、致谢等)和衣食住行方面(如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文化的学习。日本文化虽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两国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但在语言表述、日常行为方式上有日本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
比如,日本人用餐时,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都要说了「いただきます」后才开始吃。很多学生就感到疑惑,如果是别人请客吃饭,说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自己家里吃饭时也必须说这种很恭敬的用语呢?其实这句话反映了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和劳动的心理特征。从古代开始,日本人认为食物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劳动创造的结果,所以在用餐时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去领受。如果不了解日本人的这种文化心理特征,很生硬地把这句话翻译成“不客气,我要吃了”、“我要开动了”等,很多学生就会觉得这种话莫名其妙,难以理解,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觉得日语学习枯燥乏味。
日语中敬语使用频繁、男女用语有别,很多学生觉得只要意思能够表达清楚,即使不注意敬语或男女用语也无所谓。但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是个非常讲究内外、上下、男尊女卑关系的社会,如果敬语、男女用语使用不当,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会引起很多误会。因此,只有了解了日本社会的这些文化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门语言。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利用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课件,介绍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饮食文化、生活习惯、语言行为禁忌等,然后让学生收集相应的本国文化习惯等,通过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扩大到形象、活泼、生动的文化学习。另外,还应该开设第二课堂,邀请日籍老师教授日语歌曲、教做日本料理、传授茶道、插花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学习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
在中高级阶段的日语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跨文化意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和实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日本文化有了一定程度了解,在这基础上,根据今后就业的需要,教师可以制定实用的教学策略,设计商务谈判情景、虚拟面试、会议等各种交际场面,采用课堂表演、课堂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真实情景下的语言交流,体味不同文化的不同特征,提高语言的实用性,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
(1)掌握非语言交际技巧
在交际活动中,除了语言交际外,体态、手势、服饰、音量、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习惯动作等非语言交际也非常重要。日本人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有郑重、委婉、省略的特点。在请求或道歉时语气郑重,在投诉或反对时委婉间接,在指示或申辩时有时会省略很多主语或谓语成分。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日本人也有其独特的习惯。在商务交往中,日本人的礼节郑重,向人行礼时一般习惯鞠躬而不习惯握手。在谈话过程中不喜欢热烈的目光接触和过近的身体距离,不轻易流露个人情感,即使是非常生气的时候,也不会提高嗓门说话。在组织课堂表演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指出表演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上的失误,让学生体会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真实的情景展现,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了解日本人的这些交际习惯,在商务交际中才能把握尺度,跨越异文化的障碍,解决异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经贸交流合作中实现双赢。
(2)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的思维模式都深刻地影响着其语言表达方式,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在不同的场合,要做到说话得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还必须了解交流对象的思维模式。由于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等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人认为只有团结合作、立足现实、通过勤奋工作才能战胜自然得以生存。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日本人考虑问题比较务实、周到、深刻,而且非常注重周边关系的和谐,语言表达委婉。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或想法时,不喜欢唱高调,常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引出具有深意的话题,让对方不知不觉间接受自己的观点。在下面日本某公司销售部内部会议上的一段发言中,可以典型地看出日本人的这种思维模式。
「私は、毎朝、犬の散歩をしているんですが、やはり、電信柱に印つけをして縄張りを守るんですよね。そんなポチ、あっ、これは犬の名前なんですが、そんなポチを見ていると、私は営業マンとして奮起してしまうのです。何といっても、我々は、お得意様とは常日頃からコンタクトをとり、エリア確保に努めなくてはなりません。私はポチの散歩を毎朝することで、「継続は力になり」と自分の心を戒めているのです。ところで、今月の成績を振り返って見ますと、どうも松山市での売り込みが‐‐‐」。
这个发言人考虑到业务员的感受,没有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批评销售业绩的不佳,而是从每天早晨带小狗散步时,看到小狗为抢占地盘而努力地在电线杆上撒尿的场景,悟出“坚持就是力量”的道理,引出作为一个销售人员日常应有的工作态度,然后委婉地指出目前销售业绩上存在的问题。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业务员们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而且通过小狗撒尿抢夺地盘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导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态度等进行了反省。考虑全局、立足现实、表达委婉、发人深思、以心传心,这就是典型的日本式思维方式。
在日语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这种思维能力。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课堂发表、课余写日记或博客等形式,让学生对身边或社会上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感,对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观点,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商务活动或日常交际中,只有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模式,才能更好理解对方的意图,使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得到协调。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迫切的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应该是参与者、实践者。在教学模式上,不要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模式,而应根据实践中的具体情况,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在日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拓宽文化视角,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赵秀侠.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