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求同存异策略

时间:2024-06-03

庄幼敏 孙志宏 金 怡

[摘要]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但因其学科的边缘化特征使得其专业定位具有模糊性,学生“亦艺亦工”,教学上不免也“左右为难”,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就一直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曾有工业设计师说机械工程师让他们“爱恨交加”,其实,在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也是“爱恨交加”,其爱其恨都源于“工科”和“艺术”这对矛盾。本文提出一种求同存异的教学策略,即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坚持“工科教育”之同,包容“艺术倾向”之异,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全局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工科 艺术 求同存异 策略

一、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与一般工科类学生的差异性

工业设计专业是我国的独一无二的一个定位于工科却偏重于艺术教育的工科专业,其中又分艺术背景和工科背景两类。本文有必要分析一下工科背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与一般工科类学生在心智模式上的差异。工科背景类的工业设计专业一般设置在机械工程院系中,从理科考生中招生(近两年招生改革也招收少量文科生),专业教学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体。按理,这一类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应与艺术类学生有较大差别,对工科类基础课程应较能适应,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工业设计学科的边缘化特性和专业定位的模糊性,学校教育对工科背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偏重艺术类的。这可以从学生的就业状况看出。据有关方面统计,工科背景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生产企业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着展会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和多媒体制作等艺术设计工作。

艺术科目的教育教学与工科科目的教育教学在理念、方法、过程上差异很大。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创新力,一贯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提倡学生个性的张扬。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是以个体为本体的,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松散的、开放的,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形象思维与情感体验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对工科背景类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在工业设计实践活动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个人的感觉、喜好为判断标准,不利于人文精神和工科素质的养成。在思维发展方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此长彼消也不利于对工科类课程的学习。曾有一所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最感兴趣和投入精力最多的课程是工科类课程”的学生仅占5%,而选择工科类课程是“最难学的课程”的学生占80%,这反映出工科学生对工科类课程不予重视和难以适应的尴尬与矛盾。笔者在多年任教工业设计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也同样对学生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头疼不已,常常抱怨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不如同一学院的机械专业学生。但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上课以外的课程设计很积极,做设计时大家在一个大教室里互相讨论,既遵守作息时间又很专心,似乎又胜于机械专业的学生。另外一个是在机构结构分析章节的自由度计算习题中发现的特别现象,就是如果老师忘了嘱咐必须画机构简图,那么,机械专业学生往往会懒得将机构简图画到作业本上;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会对每一题自觉画上机构简图,甚至还画上复杂的轴测图。

种种迹象表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具有与一般工科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而以往我们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往往不分析、不尊重他们的差异,简单地把用于机械专业学生的一套照搬过来强加给他们,并当教学效果不佳时单方面指责学生学风“散”、“乱”、“差”,实在是有失偏颇的。

二、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矛盾探析

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性质属于技术基础课,而一般设置在机械工程院系的工业设计专业为强化学生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选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往往是那种经典的多学时教材,结构严密、体系完整,但与工业设计之间缺乏直接关联;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将物理学、力学、数学等应用于机构和零部件的分析与设计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学和工学的综合性,各个章节都有大量的逻辑推断,主要运用抽象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三是课程需要注入密集的理论知识,所以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上三个方面恰恰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较难适应的,我们可以寻找到问题的脉络。

第一,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是高度结合视觉艺术的教育,而视觉艺术与单纯的美术不同,必须很注重“实用”、“功效”的功利性价值,以使产品尽量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广开销路。另外当今艺术教育也呈现越来越浓的功利化色彩,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两种因素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形成一种实用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对眼前看不出有多大作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难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二,工科背景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大多数虽有较好的高中数理基础,但在随后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受到的形象思维训练的比重远高于抽象思维,故学生习惯于进行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形象表象为载体进行的思维,自始至终有形象的伴随,人的直觉、灵感、想像等起主要作用,且在工业产品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还有情感直接参与,这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量需要的抽象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故那些充斥逻辑规律的概念、定义、分类、归纳、分析、推导等使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一方面倍感枯燥,一方面较难理解。

第三,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其它课程中,不少课程的课堂教学类似于大作业和实验的形式,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动手,所以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咨询师,师生交流互动和生生交流互动十分频繁,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民主的、开放的。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以过分强调学生听课纪律,上课气氛呆板,学生自由发言和动手机会少,这也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不适应。

以上三方面矛盾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缺乏兴趣、望而生畏,因此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也就屡屡发生。

三、求同存异的教学策略

求同存异是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合于处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绝对工科”性和学习对象的“不完全工科”性之间的矛盾。既然工业设计专业定位于工科专业,“求同”就是要在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坚持工科教育的共性,“存异”就是要体谅、包容工业设计学生有异于一般工科学生的个性。而在求同存异这个矛盾的统一体中,求同应占主导地位。

工科教育的共性是要让学生学到一种理性思维的模式,培养一种审美的情操,历练一种工程思辨的才智,养成一种严谨求实的作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义不容辞担负这种教育责任。教师要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将工程意识植入工业设计学生的心中,将工业设计所需要的感性与理性、形象与逻辑、构想与技术相契合所需要的机械工程知识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成为一个设计师的过程中终身受用。

笔者以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求大同”,坚持工科教育的共性,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1.《机械设计基础》成熟的教材体系不宜随意地、盲目地打破,教学内容不宜过于按实用化观点取舍。现在有的高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由工业设计专业老师来担任,教材自成一家,认为这有利于学以致用,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因为工业设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还是与机械工程有一定的距离,很难做到将《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精准、适度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不利于学生打好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并可能影响日后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2.要遵循《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不宜过于强调直观教学,绕开公式、原理走。对于艺术背景类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多一些感性和趣味性的东西情有可原,但对于工科背景类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有必要要突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本身规律性的东西,即必须进行演算、抽象、归纳、推理,以促进学生理性思考、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要严格以“期末考试”与“平时”相结合的方法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采用类似工业设计其它课程写调查报告或读书报告的形式来取代考核。

3.要拓宽学生“机械基础”的视野。视野大、知识面就广,这对工科学生,尤其对工业设计这样综合性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与工业设计有关的机械基础,实际需要触及的面非常之广,但不可能都出现在《机械设计基础》一本教材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一点”,看到机械学科领域更广阔的“一片”,这对日后开阔他们的设计思路大有裨益。因此,在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所述的坚持共性究竟是否能够达成还需教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抱有“存异”的心态。只有承认和正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与一般工科学生的差异,理解和包容他们“艺术类”倾向中不太适合《机械设计基础》学习一面的存在,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才能求得工科教育的“大同”,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绪论课当作最重要的一课来上,用尽可能多的生动、直观的实例去贴近工业设计学生的思维方式,诠释机械工程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唇齿关系,满足他们对课程实用性探求的愿望。此时教师须对“绪论课”做足“功课”,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要与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课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有哪些诉求,弄清工业设计究竟设计什么?怎么设计?从而向学生讲清《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什么、怎么学习。

2.关心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面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时的心理需求,不要简单地以大学生应该懂得自主学习为由,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障碍不闻不问。例如要帮助学生识别学习中的重点与非重点、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的趣和保持课堂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内容、提供数量合适的练习并给以有效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等。

3.改变机械教师常见的刻板和苛求的毛病,不要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身上带有的一些艺术类学生的诟病抓住不放,喋喋不休地说教甚至训斥,而应以真情感化学生。一位叫伯利纳(D.C.Berliner)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无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当众训斥学生”。笔者在任教工业设计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上不下一次地实施过这样的教学行为,确实收效甚微。

4.穿插一些学生偏好的艺术教学中的教法来实施教学过程。例如,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与结构设计有关的作业处理成作品,例如,轴承组合设计作品、键销连接设计作品、箱壳结构设计作品、传动件设计作品等等,允许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挥,最后通过展示和点评把学生引导到机械设计的原则轨道上来,以此形成生动、开放的教学氛围和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合理思考。

四、结束语

俗话说“教有教法,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要讲究教学策略,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对于工业设计这样一个专业内涵复杂、定位模糊的专业,就更应该从策略上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平衡“工”与“艺”的关系。而用求同存异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就可以让我们从“复杂”、“模糊”中理清头绪,找到正确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办学基本条件与基本要求.

[2]工业设计专业的适合性课程研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李煜.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