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何学文
[摘 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粤西某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类型、成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方式主要有学习型、情感型、迷失型、活动型、创业型等基本类型,成因主要与个人的价值取向相关。同时,对引导大学生选取合理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 大学生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过渡的转型时期,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类型、成因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要注重从社会、高校、家庭等方面发挥好正面的教育引导作用。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粤西某高校650名不同专业三、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83名、女生467名,以及不同系别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
1.2调查方法
主要以访谈和问卷的方式,结合网络互动和笔者8年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经历。总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0份,回收率92.86%,访谈累计超过200人次,网络互动时间累计超过640小时。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基本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概括起来有学习型、活动型、创业型、情感型、迷失型和沉迷型等六种基本类型。其中,学习型和活动型的生活方式是较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基本符合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和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当然,如能将学习和活动合理结合,将是最值得提倡的大学生生活方式。创业型和情感型的学生,虽然也能在大学期间获得自己某一方面的追求,但是明显违背了大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需要进行引导教育的,迷失型和沉迷型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校应及时发现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
2.1.1学习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通常较为文静,具有明确的目标,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大学期间80%以上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其中,多数学生对将来的生活要求较高,有考研的倾向,闲暇时间也能主动地学习,对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偏重英语的学习,有的偏重专业课程的学习,通常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基础扎实,各门课程成绩优良。但因为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不足,有的会导致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不强。
2.1.2活动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通常较为活泼,对各项活动十分关注并积极参与,大学期间,学习的精力与时间不超过30%,而用于自己喜爱的活动的时间与精力占50%以上。当然,由于爱好不同,追求不同,活动的性质也不相同,有的偏重体育活动,有的偏重学生会或团委的管理工作,也有的偏重于艺术类的活动,也有参与多种活动的。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锻炼,这类学生通常交际能力较强,自己的特长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学习成绩不一定好,但综合测评成绩较高,人缘好,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多数学生能在大学期间成为共产党员。
2.1.3创业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通常有着灵活的头脑,经济意识较强,大学期间,学习的精力与时间不超过30%,而用于创业活动的时间与精力占50%以上。会经常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和大量的闲暇时间去考虑如何经营,如何获得经济利益,有的做家教,开培训班,有的甚至承租学校周边的商铺,也有的是根据市场的需要,临时经营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商品,如向同学兜售学习用品、体育用品或生活用品等。一些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中解决了生活用费甚至是学费,从经济上缓解了家长和自己的压力,也有的收入不多,但积累了许多经商的经验,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基础。学习上表现平平,甚至常有补考发生,影响正常毕业。
2.1.4情感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通常情感较为丰富,较早地恋爱,有的甚至是从高中开始就交异性朋友。大学期间,学习的精力与时间不超过30%,而沉浸在二人世界的时间和精力占50%以上。平时对各项集体活动参与不多,和其他的同学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甚至有自主在校园周边租房居住的,学习也不太看重,成绩常常一般,极少数恋爱双方能相互鼓励,积极上进,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的。通常情感型学生尽管在大学期间,对恋人的感情真诚,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毕业后最终组建家庭的却比率不高。
2.1.5迷失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通常性格上存在的一定的缺陷,要么恃才傲物,孤芳自尝,整天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态,要么厌世妒俗,对身边人和事处处指责,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过于关注,常常以悲观的心态看待和处理事情,也有的缺乏主见,学习生活上都是漫无目的,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追求,他们的共同点是由于心态不积极,学习缺少兴趣,总是被动学习,生活上懒散不能自律,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大学期间,学习的精力与时间不超过30%,而打发在牢骚或无谓的事物上时间和精力占50%以上。学习成绩不好,活动也不乐意参加,迷失自我,常有勉强毕业的现象。
2.1.6沉迷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通常较为孤僻,自律能力相当缺乏,无法抵制网络游戏或其它不良习惯的影响,整天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大学期间,学习的精力与时间不超过30%(随着沉迷越深,比率越小),而耗费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或不良嗜好上的时间和精力超出60%以上。经常不参加各项活动,甚至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都无法保证,甚至有的晚上玩游戏,白天睡觉,长期缺课,学习一塌糊涂,生活节奏紊乱,无法正常完成学业。
诚然,以上六种类型是对大学生众多的生活方式概括出的基本类型,还有许多介于这六种基本类型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中间类型,其表现也介于几种类型之间,不再一一述明。
2.2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形成因素分析
选取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是受一定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的,内在因素是其直接原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同时,个人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又是在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调查结果显示,72.6%的学生认为自己选取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的价值取向,21.5%认为是兴趣爱好,少数学生认为是和其他的因素有关。
学习型的学生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学习自然成为了他们的生活重点;活动型的学生通常政治敏感性较强或表现欲较强,把大学生活看作人生的排演场,通过不断的参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业型的学生常抱有“金钱至上”观念;情感型学生有较强的家庭观念和浪漫情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迷失型的学生常常信奉完善主义,却不能及时克服现实社会中产生的挫折感,逐渐迷失于自怨自艾或茫然混沌的状态中;沉迷型的学生常常喜欢幻想,无法正确区分现实与虚拟世界。
高校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视、引导力度不够和家庭教育引导不够造成大学生只能自主地依据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选取自己的生活方式。此外,社会上各种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一种心理诱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生活方式的选取。
3 建议
3.1高校在大学生选取合理的生活方式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生活的最长的环境,学校的正面引导教育,对大学生选取正确健康生活方式有着直接影响。高校应通过一体化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
首先,可以从大一开始,通过实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从思想上武装他们,增强大学生抵制腐朽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和辨别能力,打好思想基础,使大学生能及时学会适应大学新生活。其次要加强学校各种社团的管理,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自己的课余闲暇生活。还要通过加强班文明集体和文明宿舍的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健康的文化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2社会、家庭在养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中应加强必要的协同教育
首先,要发挥社会的引导作用。大学生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对他们有着重要影响。从社会来说,要通过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公民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自觉性,努力营造良好生活方式的环境。要发挥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务实、节俭、自立、自强的生活观念和作风,引导广大群众和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扰。广播、电视、报纸、刊物、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也是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其次,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学校与家庭之间更要加强沟通,同时要重视家庭的熏陶作用。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补充,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情操等起着启蒙和培养作用。作为父母要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健康,才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同时,家庭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品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个家庭都应当有意识地培养一种良好的作息习惯、高雅的生活情趣和俭朴的生活风尚。
参考文献:
[1]唐国战.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57-59.
[2]谭丽娟.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6-157.
[3]丑丽萍,孙伟东.东北大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6):19-20.
[4]姚进凤.论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心理健康[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122-124.
[5]徐海捷.大学生活方式问题及其引导教育[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75-77.
[6]张改英,张龙,李军兰.山西省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4):92-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