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聂俊龙
[摘 要]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在总结现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体会,阐述了教育融于管理和教育引领管理,管理促进和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笔者所在的汕尾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正式成立。伴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到内涵的不断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本文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为视角探讨了高职院校在这两项工作中的教育管理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进步
(一)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共识
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固然很重要,但对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更重要。因为高职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
所谓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在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处为学院一级管理机构,各系为二级管理机构。前者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服务,后者负责本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许多高职院校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培养目标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例如,在学生管理中建立发展性评价系统,尝试以班级和宿舍为终端的“双元制”管理体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这些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使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得以进一步完善。
(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作为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不断地亲身实践。例如,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把学生管理的重点、难点与热点结合起来,等等。
(四)形成主渠道与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许多高职院校都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即“两课”)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发挥党团活动的教育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社团活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教育体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高职教育历史短、生员结构复杂,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一)如何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宽严有度
高职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在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如果宽松有余,就容易使相当一部分自立与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因散漫而荒废学业;如果过于严格,又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宽严有度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学生教育与管理脱节现象依然存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活动、辅导员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究其原因,既有观念问题,如对教育与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应有的认识,也有体制问题,如相关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不便于部门之间的深层次合作。
(三)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任重而道远
明理诚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是高职学生应有的人格品质,而以培养这些品格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诚信缺失、官僚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对校园教育的冲击力强,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长期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实践中,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创新尝试,下面结合我院相关做法重点阐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创新思考与实践。
(一)整合教育与管理机构,推动学生教育与管理部门的深层次合作
因为许多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行为自律性欠缺,所以需要更多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多部门合作。传统的部门合作形式常常是由某一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助成立专项事务管理委员会,多属于松散型的合作,适合于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要解决充满复杂性与创造性的学生的行为管理与思想教育问题,就需要各部门的合作更加紧密,以充分实现各工作部门的优势互补。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处、社科部、团委整合为学工部,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方便了合作,便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统一筹划及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在2004年成立学生处的同时就成立了团委,并合署办公,使各种大型活动如军训与入学教育、迎新晚会、校运会、社会实践、祭奠英烈、义务献血、爱心活动等都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二)实施教育管理学分制度
一些高职院校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许多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还有必要帮助学生设定发展目标,以引导与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教育管理学分制就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它把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量化为学分,分别制定分值比例,建立学生的学分档案,并把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教育管理学分制包括教育学分与管理学分两部分。教育学分项目包括军训、入学教育、人文素质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为、社会实践、自律活动、技能比赛等;管理学分项目包括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自我管理、违纪情况等。教育管理学分制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须的教育活动,达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形成各学期主题鲜明、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学院根据各学期的教育重点确定主题,如行为规范、自我认识、社会认知、理想价值、职业道德、实践发展等;教学内容上,与各学期主题相一致;教学方式方法上,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座谈式、访谈式、报告式、案例式、情景式、表演式、辩论式、演讲式、体验式、调研式等,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方面,拓展教育途径,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三维框架;在思想道德教育考核方面,形成“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三结合的模式。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四)通过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
“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高职学生就业后将成为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三自”意识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建立以“三自”为主线的项目体系是开展“三自”活动的关键,以育为主,以管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公寓管理、自律自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实践等“三自”项目,师生共创“三自”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五)利用高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社会实践资源
由于社会实践教学影响因素较多,组织过程较为复杂,许多学校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实践教学覆盖面狭窄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充分利用高职办学特色,走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比如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也建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即所谓的“双基地”建设。“双基地”建设有利于体验教育,也有利于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综合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笔者曾带领2001~2003级理工类与师范教育类的学生分别到汕尾信利电子有限公司、汕尾德昌电子厂以及汕尾市城区各中小学进行实训、实习,深切地认识到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学校所体验到的教育是在学校学习时的没有过的,其教育效果也是课堂教学与教师说教都难以达到的。
(六)丰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作者。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他们更应该成为人文主义技术工作者,在自己的技术劳动中体现为社会负责的精神。因此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和人文素质讲座是各高校的通常做法。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上,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1.人文基础课与人文微型课并举。人文基础课是关于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大型选修课程;而人文微型课则是指与专业课紧密结合的专业文化课,是从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中分化或延伸出来的,在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由专业课教师完成的,面向一个系、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生小组开设的微型课(必修或选修),课时的分配要独立但可以不分立(开设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计划内)。微型课的开设为专业课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人文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使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人文教育的实践中。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都积极鼓励教师开设面向院、系、专业学生的《影视欣赏》、《学习科学》、《诗歌鉴赏》、《彭湃光辉的一生》等选修课,开拓了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2. 加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调查显示:65.53%的学生认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学校进行组织,72.12%的学生认为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依托其专业优势,凭借自身的兴趣和专长组建人文教育小组,这种资源利用有利于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如我院数学与应用系开设的《摄影技术基础》及中文系开设的《诗歌创作》、《书法》等兴趣小组,就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如果这些活动缺少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单凭学生的兴趣是很难开展起来的,也难以取得实效。
(七)合理利用网络,强化网络对学习的辅助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同学自己或家里拥有电脑,可以说,学生在硬件上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然而,学生用电脑来做什么呢?据调查,学生利用电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玩网络游戏、聊天、看电影或连续剧,这占据了学生不低于80%的时间。网络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要强化网络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养成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及读书的习惯。网络的信息量大,可以及时从中获取最新信息,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迅速寻觅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因此,可以考虑各系配合图书馆制作一些材料,介绍该专业国内比较权威性的网站及这些网站的特点,作为学习资料发给学生,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 养成利用网络图书馆的习惯。图书馆里有各种电子图书以及学校购买的各种数据库,这些资料的获得要比去图书馆借书方便得多,而且信息的数量或范围都超过图书馆的书。图书馆可以考虑通过讲座或宣传册等方式告知同学们如何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以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
3. 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的优势。网络优势之一在于它的互动性,它实现了异时异地人员的无障碍交流。因此,可以利用网络为老师指导学生提供方便。可以考虑在每个系设立论坛,为每个导师创建单独论坛,学生想和这些老师交流的时候,只要往上面发帖就可以,不一定要面对面交流,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而且更为方便、快捷。在论坛里,既可以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实现开会讨论的功能;也可以单独交流,实现私下沟通的功能。
4. 经常开展网络资源介绍等讲座。使用网络也是一个习惯问题。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常给予提醒,并且要使他认识到养成这种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容易的。养成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也是如此。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就经常开展网络资源讲座会,并聘请汕尾市红蓝广告公司的工程师来学院为学生开展网络知识与网络安全的讲座等,时常在这方面提醒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去尝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学利用网络的习惯。
四、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充分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这对于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加强学风、校风建设,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仕武. 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5,(17).
[2]刘合群.职业教育学[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李艳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2005,(1).
[4]靳润奇.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32).
[5]雷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浅探[J].宁波大学学报,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