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儿科教师队伍素质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6-03

邓 睿 屈 艺 母得志

[摘要]建立高素质儿科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加强儿科学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探讨新时期儿科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师队伍素质,对医科院校建设和发展儿科学这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儿科学 教师 素质 途径

任何一门学科,其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是研究如何提高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大课题。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二级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儿童的病情变化快,其生理处于不断的发育变化过程。因此,要求每一个儿科教育工作者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扎实的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教学和行医经验,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等,此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活动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科前沿信息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更好地适应儿科学教学。

一、儿科学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儿科教师往往还兼任着儿科临床医师的角色,作为临床医师需要较好的医德,同样地,作为一名儿科教师,也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和职业道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为祖国卫生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作为一名儿科教师还应该自觉承担起儿科学教育事业开拓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2.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1)熟悉专业知识。儿科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儿科学教师除了要熟悉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外,还要充分发挥自己临床经验较丰富的特长,才能保证教师导向作用的正常发挥。(2)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儿科教学应当从传授知识向注重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化。利用现有条件和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探索适合目前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每个儿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医学教学模式有许多种,每一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不同模式之间相互补充,儿科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循证医学是一种科学化的临床医学观,其思想和严格的方法学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它提倡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等对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思维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儿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按照循证医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分析病人病史资料,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利用各种媒介查找收集有关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评价文献信息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提出解决临床问题的具体方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提出临床治疗方案。此外,儿科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还有案例分析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目标教学模式等等,教师应通过灵活地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加以结合运用,完善教学方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动主动,启发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中,锻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众所周知,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教师教育艺术的感染力及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儿科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为和语言,对学生应给以关心、尊重和信任,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进步,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有学生不专心学习,不遵守纪律,甚至顶撞教师,也要注意自我控制。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临床带习,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状态,态度和蔼,悉心言传身教,热心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和问题。教师的这种关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产生亲近、尊重教师的情感,并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转移到他所教的课程中去,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4)多总结教学经验心得,多与他人交流,不断创新。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能力,除了来源于自身的刻苦钻研,认真学习,还与其对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总结完善和广泛的交流沟通能力密切相关。新时期医学生学科知识面较宽,兴趣爱好广泛,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广开思路,并与其他任课老师,特别是本专业的老师多交流教学经验,多沟通教学心得,对教学方法多进行总结归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要很好地适应当代儿科学教学,儿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儿科学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参加过验证性研究的经历和参加过改进性研究的实践,并能独立自主地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完整地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和指导课题组成员实施研究,并撰写出教育科研论文、基础实验报告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成果验证和转化推广等科研能力。儿科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投身科研,才能紧跟儿科学和教育科学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适应新时期儿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儿科学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

1.组织和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医科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加强符合现代儿科学教育要求的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教师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全体儿科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水平的短期培训,并积极为优秀教师创造条件,选派他们参加更高层次深造,激励教师钻研业务,使儿科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些培训包括有:(1)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培训。学校要积极开展儿科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儿科学教育事业中。(2)儿科学本专业培训。所谓学海无涯,即便是多年从事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老师,也不可能对儿科学本专业知识完全精通,更何况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各科知识都以很快的速度被更新,要想儿科学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加强专业培训,让其对当前儿科学的前沿科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当然除了对本专业的培训,培训妇产、生化、遗传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3)教育学培训。和儿科学一样,当代教育学也是处于不断前进变化中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强化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儿科教师通过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新型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培训,可以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科研能力培训。对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科研培训,可采取集体培训与个别化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题研究与临床应用和教学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应用,逐步提高儿科教师科研能力。此外,学校和医院还应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促进使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深入本专业理论的前沿动态,拓展新知识、新视野与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时广征博引、深入淺出,提高授课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各级医科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优秀课件评比等。这些有助于促进儿科教师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3.教师自主加强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新时代的儿科学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而且必须具备自我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因而儿科教师要学会主动、自觉地更新知识,善于发现新问题、努力解决新问题,这既包括了教育教学方法中的问题,也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4.控制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首先,兒科教师可以直接从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人员中挑选聘用,保证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起点。其次,学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儿科教师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包括完善对临床见习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及定期考核的制度,建立由教学管理人员及临床教育专家组成的督导组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估,学生量化评教,以及通过对学生的检验考核,反映教学效果及评估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儿科教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充分保障儿科学教师队伍的高素质。

5.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提高自我素质的良好平台。医学院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和足够的发展空间支持。目前,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医学类院校和医学专科学校教学设备比较落后,科研配套设施更可谓是一片空白,造成在这些院校任教的儿科教师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活动;高等医科院校虽然在硬件设施方面比较完备,但由于其教学课时多,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这就造成许多儿科学教师科研能力、教学水平长期停滞在一个水平,裹足不前。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根据现代儿科学教育的特点建立各种管理机制,不断建立与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课程建设与科研开发项目管理制、培训机制以及教学服务机制等,为其更好地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运作机制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待遇,完善儿科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的软、硬件条件和学术氛围,为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新时期儿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快速发展,儿科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建设高素质儿科学教师队伍,以满足儿科学教育的需要,是当前每个医学院校建设儿科精品课程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我们根据本教研室多年的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并结合其他医科院校的发展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各医科院校建设和发展儿科学这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提供指导和思路,为祖国医疗卫生教学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凤艳,屈艺,母得志.循证医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4).

[2]赵琳,廖文君.循证医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5(8):777-778.

[3]周京国.对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95-96.

[4]张静等.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教师的质量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5):89-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