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听话能力

时间:2024-06-03

刘玉芬

摘 要:听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手段。除了善于表达之外,善于倾听也应当成为当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而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听话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学习中,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多渠道地获取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听话能力 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一直提倡的。然而,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传播媒介的增多,“听、说”在信息交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听、说”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口语训练”已成为师范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听话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听话”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听话”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听知能力是人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听”比“读”使用频率高,范围广,而且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听知能力较强的人可能通过听课、听广播、听报告等传媒来获得大量的信息,这在当今社会等于掌握了利用各种机遇获取知识的法宝。听知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对所听信息接受快、记得牢、理解准,进行听知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听话能力的构成

听话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听知注意力、听知辨音力、听知记忆力、听知理解力、听知品评力和听知组合力。

1.听知注意力。在任何情况下,总有许多事物同时对人的感官产生影响。可是,人的心理活动只能对少数事物做出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能够集中和指向说话的目标和内容,便是听知注意力。学生在听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是注意力不易集中,“心猿意马”。由于缺乏自控能力,细小的刺激都能转移他们的听知注意力。因此,培养他们的听知干扰能力,便是听话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首先要从教师讲课入手,讲授中不失时机地提出具体、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当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时,要及时提示。

2.听知辨音力。言语的交流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语音来实现的,可以说感知言语的首要条件是分辨出语音,因此,听知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人是否敏捷接受说话人所发出的语音信息,并能准确地辨析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要表达的意义。提高听知辨音力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辨音。

3.听知记忆力。记忆是一种心理功能,它能将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保存下来,需要时它还可以在大脑中重现。听知记忆力主要是记忆声音信息,需要时这种声音便可以再现。由于语音具有历时性——出口即逝,它不像语言可以反复看,这便加大了听知记忆的难度,因而,它也是听话教学的难点。要加强学生的听知记忆力训练,除了要选好听知的内容外,要教会学生对听知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记忆包括“记、忆”两方面,听知记忆就是要将听到的内容要点在大脑中反复强化,及时回忆,及时重复。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提问背诵是很有必要的。

4.听知理解力。言语是由一连串有意义的语流构成的,听话的人只有对所听到的语言具有全面地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最后达到正确理解的能力,才能实现言语交流。因此,听知理解力是听知能力的核心,也是衡量听知能力的重要标准。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内容复杂或表达含蓄的话理解起来就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听知能力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听话时不曲解说话人的原意。其次,要指导学生能听出言外之意。言语行为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言语行为是通过语法关系直接表现出来的,明话明说,容易理解。隐性言语行为却是靠经验和背景知识去理解的。

5.听知品评力。听知品评力是听话人在全面了解说话人语意内容的基础上,对所听话语评价优劣、正误的能力。人们听知品评优劣、正误外,还包括审美品评。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它反映的内容美在于语言能给听者留下美好的回忆、联想和想象。因此,要品评语言材料的内容美,听者必须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清香”怎么能像歌声一样听到呢?作为教师可以这样去启发学生:“想想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是怎样的情景?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再同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比较,想到那种似乎听到,又似乎没听到的情景,于是悟出了二者的相通之处,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由判断优劣、正误到入情入境的过程,正是听知品评力综合运用的过程。

6.听知组合力。是指对听知材料进行运用的能力。是在理解品评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说话往往带有随意性,言者可以无心,听者却不能无意。具有听知组合能力的人会边听边筛选,按照说话人的本意去除杂质,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话组合成具有一定观点、一定条理的谈话内容。训练听知组合力还应要求学生养成边听、边分析的习惯,这样课堂听讲才能够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提高学习效果。

二、听话能力的培养

听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训练方式有以下几种:

1.听讲。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听话训练是听话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在师范学校各科教学中所占时数是最多的。这是训练学生听知能力的极好条件。然而训练中应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要在学生听话能力缺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比如,听知记忆力的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复述;听知辨音力的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在评价别人朗读时指出声调、重音等读法的不同;听知理解力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对教师讲课中的观点谈自已的看法;听知品评力训练,要求学生及时指出别人说话时的优劣与正误;听知组合力训练要求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等。

2.听读。听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及录音材料等是听知能力训练的常用方式。在听的过程中,听者只有专心,才能听得清、记得牢。因而,坚持听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知注意力。听读和记忆是分不开的,如果边听边忘,那么理解和品评自然都无法进行。在听读过程中,听者既要捕捉语言声波,辨别声调变化,又要理顺语脉,明确句意,这样又促进了学生听知理解、品评、组合的能力的发展。

3.听说。是指将听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说中去。它包含着创造因素。比如在《儿童文学》和《听话和说话》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录音机里听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复述,复述是训练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听知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交际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这一能力可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教学不应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张鸿岑.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赵欣荣.语文教学中听话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