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陈 连
摘 要:演奏者的心理波动影响着舞台表演水平的发挥,运用调控手段控制这种波动心理,有利于提高表演的质量,这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剖析舞台演奏心理波动的因素入手,力图析出并归纳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表演心理波动调控 心理素质
表演者演奏时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对演出成功与否有着很大影响。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决定了演出的质量,这就显示出表演心理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一、心理波动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音乐表演者要展示他(她)的技艺离不开舞台,舞台是他们艺术表现的根基。但只要他们刚登上舞台,看到台下的观众,相信此刻心理绝不会如往日那样平静。甚至连那些经验丰富职业演奏家,受这种心理波动影响,有时会出现头脑发懵、心跳加快、思绪混乱等现象,使得表演多少受到约束。有很多的知名演奏家对此深有感触。例如,法国20世纪指挥家沙里•蒙什曾讲述过自己在创作初期指挥音乐会的情景时说:“说实话,我不能说,我在指挥乐队演奏,因为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克服严重影响着我的恐惧心理,当我走上舞台时,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穿过一片浓密的大雾一样,我感到头重脚轻,好像地心引力已经对我失去了效用,我仿佛是在一个梦幻里的大海上漂动。我当时的指挥显得非常机械,活像个机器人,可想而知,这样的指挥能让我产生什么幸福和满足感?而心地善良的听众还错把我的紧张看作是我的创作灵感,请不要问我那场音乐会是否很成功,因为我好像既没有听见音乐,也没有看到听众,当我在音乐会结束之后走下舞台时,我心中竟产生了一种久病痊愈的感觉。” 19世纪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他的著作《怎样歌唱》中,将“艺术家的神经紧张”作为单独的章节来进行阐述。他说:“所有的大艺术家都会有舞台紧张的感觉”,并认为表演者的紧张状态会影响到他们的演出质量甚至前途。由此可见,即使不同时代的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紧张的心理波动。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各种行为活动是从简单的个别动作到较复杂的动作行为,都属于大脑的反射反应。是人体对外界和身体内部信息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大致分为:常态反应、偏离常态反应、变态反应三种。所谓常态反应是指人能适应环境,与外部环境能够进行正常的“对话”,定向。所谓偏离常态反应是指虽然能定向并应答,但是不够精确。而所谓的变态反应,就是指完全丧失对外部环境的定向、应答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适应周边环境。一般将常态反应所表现的心理状态称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偏离常态反应和变态反应表现的心理状态次之。鉴于此,针对音乐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心理波动,可以概括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非良好心理状态两种。在舞台上演奏时,由于外部环境以及自己身体内部信息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如果呈现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发挥很好的技巧水平,演出成功率也很高;如果心理波动呈现非良好状态,就会直接影响到演出的质量。这就有必要寻找方法来克服或者控制这种非良好的心理反应。
二、注重日常训练,调整心态
注重平时良好心态的训练,就是要有意识、有目的性地培养心理品质和心理特点,为演出成功作心理准备。它是培养表演者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以有利于舞台表演最佳的演奏状态。
1.充分做好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演出前的准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了基本功练习、熟练乐谱、熟背乐谱,在演奏前多与乐队或者钢琴合伴奏。在平时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解决演奏技术中的指法问题,提高熟练度,减少出错的概率。把乐谱背的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就能演奏出来的程度,这样就不会担心某小节可能会前后颠倒或者是忘记谱子,在此基础上,对于所演奏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认真的分析,把握该作品调性的安排、和声进行及作品风格。这样不仅对整首乐曲的结构了解的更为透彻,也有利于熟背乐谱,理解音乐作品的乐思情感内涵。除了自己能够单独熟练的演奏乐曲以外,也要经常的与伴奏乐组进行合奏训练。在演奏前一定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就要像亲临舞台一样,只有熟悉了伴奏的情况才不会在舞台演奏时紧张地找不到乐曲的切入点。合伴奏不同于自己单独练习时的音响效果,由于多了主旋律以外的和声旋律的干扰,使得主奏声部听觉上容易受其影响。多与伴奏乐组合奏,在听觉上习惯熟悉伴奏和声旋律,掌握主奏旋律和伴奏旋律的交织连接关系,使得在舞台表演乐曲的连贯性和乐曲情感的充分表达。做到了心中有数,自然也就淡化了台面上的非良好心理的波动。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演出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内心对自己表现的信任感就越强。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影响演奏发挥的心理波动,导致演奏的质量下降。对于舞台表演来说,信心和演奏技术是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奏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奏发挥就越差。因此,信心也是克服紧张怯场的重要措施。心理波动较大的阶段主要是演出前这段时间,越临近上台,这种心理波动的紧张感越大,这是对演出结果的未知性的暂时反映。对此,可以尝试在演出的前一天晚上或演奏前准备活动时,回想曾经成功的景象,并要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想象中。如果有条件允许,演出前一天也应该去现场走动一下,想象自己此刻在全身心的投入音乐的表现中,精彩的演出获得满场喝彩,在这种想象的愉悦中,增强了信心,淡化了不安的心理因素。演出前,为了进一步降低这种紧张感,可以做些简单运动,来转移思维。因此,建立成功和获胜的信心是克服这种波动心理的条件。
3.加强舞台艺术实践
舞台实践经验对于良好心理状态的调控,也起着积累和促进的作用。在神经系统学中,将人类的大脑称之为中枢神经系统。身体的任何器官都是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得支配和调控。平时在中枢神经的调控下,人的身体内部结合外部环境使得心理都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一旦登上舞台,遇到了平时未知的情况,打破的这种平衡稳定的状态,这些未知因素从身体内部到外部环境对演奏者构成了刺激条件,从而引起心理的反应波动。例如,对于现场的观众人数众多,光线及声音等的刺激表现出不适应,心里产生恐慌感,引起没有把握的心理状态的波动。而增强舞台实际演出的磨练,就是让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积极的适应这种刺激,多次的同样环境刺激,会使得大脑对这些未知因素形成了接纳,也就是所谓习惯成了自然。积累了现场经验,有利于调整场上心理波动的控制。因此,在平时多在舞台实践演出,有助于积累演奏经验,逐步适应舞台环境,更好地发挥演奏水平。
综上所述,表演者的心理波动活动对于其演出质量影响很大,寻找方法加以解决、调控这种心理活动是完善演出水平的需要。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文的心理紧张系统和生活空间的心理学原理,每一次的演出结束都要总结经验,全身心投入下一场演出,在以后的演出中不断加强并完善,相信演奏者的表演会更精彩、帷幄自如。
参考文献:
[1][俄]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理论与实践.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