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黄爱云
【摘要】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形成一手抓知识的积累提升,一手抓学生解题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此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从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等方面来阐释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趣味性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思想,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与老师交流、讨论进行互动,并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学习的技能与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新课标的改革已经深入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在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鉴于此,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在此谈几点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看法和改革策略,与大家共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巧妙地把相关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这样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能力教学、创新教学。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或者游戏,如让不同学生举到着1-100的数字的牌子站成圈,然后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伙伴(1找99、80找20等)。对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老师要及时提出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此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有利,对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也是一种促进。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比较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的教学氛围。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努力采用他们喜欢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实物,增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如课本、课桌、文具盒、魔方等,让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正方形的四条边和长方形的四条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观察,学生很快就能借助实物的生动、直观性,了解和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增强学生学好这一节内容的信心,且还有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过程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关键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意识要靠课堂教学长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才愿意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才会形成良好的、持久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平均分》一节的内容时,课前我运用多媒体,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制作形象、直观的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书本上《春游》的这张主题图。当学生看到花花绿绿的圖画,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都被调动起来。学生们会十分迫切地想知道:“图画里有什么数学知识”?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同学们那种强烈的求知欲,顺其自然地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分”,又如何去“分”,怎么“分”才叫“平均分”,等等。这样学生不但会对“平均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言、交流、互动。“同学们,看了这幅图和老师刚才的讲解,谁能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呢?”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就是分东西的时候每一份一样多。”有的同学说:“‘平均分该怎样的分法呢?”在同学们的质疑、提问下,也达到了我预设的激发学习意识的目标。接下来内容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均分”这个知识点了。如此,巧用多媒体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自主动手的意识,也为学生参与“过程与方法”创造了条件,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师能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转变观念,了解学生需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有效完成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任务,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向国.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4):267.
[2]刘咏梅.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中华少年,2015,(27):13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