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孙浩
[摘要]: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小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十分需要成人的鼓励和赞赏。教师需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每一次进步,及时用赞赏的方法加以肯定。经常表扬鼓励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对其性格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赏识法”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赏识法 运用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多运用赞赏、鼓励的方法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进步。周弘最早在我国提出赏识教育理念,他认为“赏识就是无条件地尊重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赏识就是有策略地热情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周弘用赏识创造了奇迹,将耳聋的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的确,每个孩子身上有蕴藏着无限的潜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宝藏,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发现。老师的任务就是去挖掘孩子们所具有的各种可能。教师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因此要对每位学生都抱有期待。在教学中多加赞赏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二、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在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他自己所创造的女雕像,当这种期待效应出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罗森塔尔将其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通俗说来,就是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将其引入教育学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高期待学生高成就”,这就是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因为,教师对学生具有较高的期待,无形中就会多关注这个学生,和其说话的语气、眼神、动作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敏感的学生是会切实感受到老师这种态度,也就获得了鼓励,成为其变优秀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罗森塔尔的研究,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赞美、期待具有一种无形的能量,当一个人获得别人的赞美和信任时,就犹如获得了一种强大的能量,他会感觉到自己对于别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被大家需要和肯定的,这也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当学生获得老师的赏识的时候,会带来自信力的增加,获得一种向上的动力。学生会更加努力,符合老师的期待,避免老师失望,并积极维护这种支持的连续性。
三、赏识教育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罗森塔尔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期待效应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比在高年级的学生效果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学生在低年级由于年龄较小,对于自身和外界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他们需要外界的引导。可以说,即使是一个天才,在儿童发育成长阶段如果每天倍受打击,不被认可和尊重,他也不能发挥其应用的水平,甚至会“泯然众人矣”,而如果资质平平的孩子能够得到父母老师的重视和肯定,获得自信,相信自己与众不同,那么他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这很大程度就在于孩子在小学(儿童)阶段所受到的教育。“赏识法”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能够最大化挖掘每一位孩子的潜力。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法”的具体技巧
(一)教师要表现出对于学生的“爱”
赞赏的基础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爱。老师真正将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切实践行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而不是差不多一样的物品。教师应该像艺术家爱自己的作品一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生的每次进步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快乐,也会带给老师满足与成就。但老师又不能将学生仅仅看成一斤艺术品,因为海涅曾说多,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教师就是要用爱去探索每位学生的不同世界。没有爱,也就不会去探索,更无所谓发现。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使学生感受到爱。赏识不是流于语言程式化的几句“你真棒”或“你做的真好”,而是一种教师出于对学生的爱而发自内心赞美和鼓励。同样是赏识,有爱和无爱学生能够觉察的到,因此产生的效果也就会有不同。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无声语言
所谓无声语言,也就是体态语,是指教师课堂上非语言类的动作、表情、神态等。小学生年龄较小,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小学生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就是对事物的感知大多通过形象化的物体,没有获得抽象化的逻辑思维。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注重体态语的应用和内涵的传达。
1.目光。教师的目光通常有环顾和注视两大类。教师环顾的目光应该充满爱和鼓励,应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应该充满热情和朝气,而不能带有低沉消极的情绪。当具体关注到某一位学生,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充满期待的注视学生,对其正确的答案要给予鼓励,对于有失偏颇的回答也不能表现出不满或失望。在学生整个回答期间,教师的目光都应该投射到这个学生身上,表现出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对于他观点的期待。
2.微笑。微笑是人的第二语言,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用更加明显。爱笑的老师,他的课堂不会沉闷,他与学生的距离感也不会遥远。微笑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面部表情,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代替了语言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微笑表现对学生的欣赏、肯定和赞许。教师的一个微笑,就能减轻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感,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充分运用微笑赏识学生。
3.动作。教师课堂的动作主要有手势,站立的姿势和走路的姿势几种。教师的手势不能幅度过大。可以和学生有身体上比较亲密的互动,比如轻抚学生的头,轻拍学生的肩膀,在学生有优异表现时带头鼓掌。这些动作也都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得到肯定和鼓励,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在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走到学生身边,和学生近距离接触,这样来表达对于学生发言的重视。
(三)掌握好赏识法的“度”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的是,“赏识法”不是没有批评。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此阶段所养成的习惯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各种表现,给予鼓励。我们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的态度,应该将其内化成为教师教育方法的一部分,让被教育者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被欣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小学生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或被赏识教育束缚而不敢批评。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不是不能犯错,关键是出现错误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态度是什么,从中又能学到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赏识法,不是对学生一味的表扬,这会给学生造成一种盲目感,以至于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无法意识到自身错误。这是对赏识法的误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正确的运用赏识法,在学生行为出现问题是及时指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赏识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应该被充分利用,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切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课程目标。本文只是初步探索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法”的运用方法,“赏识法”更多的内容有待我们进一步发现挖掘。
参考文献:
[1]谢梦雪.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申寅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姜建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新课程(下),2014,(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