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略论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4-06-03

赵鑫

【摘要】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持续性的积累,学习习惯也是一样,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初中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与连贯性较强,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容易形成数学知识的断链,阻碍后续教学的开展,教师应积极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求知意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掌握适用于自身的学习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数学知识在理论与运算的反复循环中,无外乎图形、空间、几何、公式等之间的形态转换融合,养成自主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套学习流程,可边学边想,学思结合,达成数学学习的长久循序进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的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的指引学生调整学习作息与学习模式,根据个人的基础水平与性格特征,设立专属的学习目标,朝着心中的数学目标方向,针对性的策划前进途径,端正学习态度,在不受教师敦促的情况下,依然热衷追求数学真理。

一、初中数学预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从大体上可分为预习、课程学习、课下练习与反思三大模块,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可在后续的教学开展中,直接进入答疑解惑环节,集中化消灭数学重点难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甚至拓展数学知识体系的传递,预习应带有目的性,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将教材大致浏览一遍,形成机械化任务的反效果,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是为了课程有效开展,帮助学生本身针对性的扫清学习障碍的策略,而不是被迫的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在课上预留时间,将各自的预习问题表述出来,并互相分享自己的预习心得,可以此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并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对症下药一一化解,促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将预见的难以消化问题以预习的方式轻松化开,为枯燥的数学赋予生命力。例如,“相交线与平行线”预习时,应基本掌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等定理并明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等判定关系,学生不仅要死记硬背,在课堂上对答如流,更应结合自身经验与生活实际去尝试初步理解定理的科学性,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部分,用记号笔或者准备一个预习疑问本,记录下来,分清预习时哪些已经懂了、哪些是懵懂的、哪些完全不懂,教师可帮助学生以图形结合的方式进行预习,以图形二次阐述定理,并结合图形、符号与已知数学内容,初步完成公式的转化,判定类似命题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预习到对顶角的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有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头脑无法构思对顶角的图形,找不到公共边与公共顶点。此时,只需一个思路点拨,打通学生的思维桎梏,即可快速进入问题的深化,节省课堂时间,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具有针对性的吸收新鲜知识。另外,在预习时,尽可能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思考案例,初中数学课本中的案例分析题,相较与课下训练,代表性强且难度较低,在概念的大致构思轮廓中,基本可完成:“设A、B、C是直线a上的三点,P为直线a外一点,若PA=2,PB=3,PC=5,则点P到直线a的距离?”相关问题,那么预习至此,已形成了此章节的宏观系统化掌控,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自发预习的习惯,从一开始的定义理解,逐步能够形成构思脑海图,最后破解简单的问题,甚至有空余时间进行下一章节的“扫描”,明确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盲目的听从教师指派,碎片化的追赶教学进度。

二、初中数学课堂学生习惯的养成

传统课堂上,教师紧锣密鼓的展开授课,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千篇一律的记录知识点,致使学习毫无章法,容易学新忘旧,教师应在课堂开展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重点标记,提炼出学到的精华与未及时弄懂的内容,集中精力全身心的参与课堂互动。例如,学习“有理数”时,正数、负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的概念就像是绕口令一样,学生思考时,像一团乱麻一样理不清各自的关系,知识之间容易混淆,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标出原点,教师边讲解概念,学生边在数轴上以字符体现出来,与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步化,甚至在讲述正有理数时,学生已经先入为主标好了负有理数的区域,就可以按照教师的含义解释二次检验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证后形成自我满足,除了随堂记录的习惯外,还应习惯知识同类归类,知识质疑与分析。例如,学习“中心对称”时,不由自主的搜集积累素材库,形成知识配对,找到之前学过的“轴对称”,以联想思维套用学习“轴对称”时的思考方式,再以“中心对称”的个性特点延伸数学内涵,并能结合两者质疑:“中心对称是否可以称作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可以转化为中心对称吗?”明确允许学生大胆批判文本知识,不急于公布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自主质疑、自问自答。例如,计算“4a2n-an-(3an-2a2n)”时,既有括号又有同类项,学生的计算方式不一,最终通过先去括号求解与先合并同类项求解两种方式,认识到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整式运算的结果仍是整式的运算技巧。

三、初中数学课后练习与反思习惯的养成

数学单纯对理论与基础例题的掌握是不够的,课下练习时,习题五花八门而新颖多变,在脱离了教师这根“拐杖”后,更能凸显出学生的个人数学素质水平,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课下学生应养成重复翻阅课上记录的习惯,回顾课上情节,将当时未曾弄懂的部分在下节课的开展之前彻底解决,如果隔了几天再去回顾旧知识,就会像隔夜的“馊饭”一样索然无味,遗漏知识点,不但要坚持每天的课后反思,更应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结束后,统一性的形成阶段思考,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放眼整体拓展思维,再一次消除疑问,坚持自己研究作业任务,无法下笔时主动找到同学合作探究,在总结知识点的同时,整理自身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題本,将习惯性失误的地方以切实的数据展现出来,自我改进学习方法,突破教学困境。例如,解方程式时,有的学生偷懒,求到的解没有代入方程检验;有的学生在解方程式去分母时,容易粗心漏项;有的学生在解分子多项式的方程时,去掉分母没有将多项式括起来,根据错误本的类型划分,找到自己常会发生的错误,以正确的求解方向,达到方程解的严谨性,并在后续的学习中,特别注意类似情况,跨越心理障碍,形成当天问题当天解决,避免出现“明日复明日”的学习不良后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单纯指在课上认真听讲,参与课程进展,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随时保持虚心求教的心态,以对知识点的浓厚探知欲望,反复自发学习,明确领悟“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以持之以恒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练习,为初中数学的学习进展,及未来人生道路的自我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性。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初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王尚志,孔启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通报,2002,(05).

[3]林有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孙艳玲.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