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东京与奥运会的三次羁绊

时间:2024-04-23

邓苗苗

1964年东京奥运会。

尽管东京国立竞技场外聚集了大量的抗议者,“不要奥运会”“打倒菅义伟”之类的口号此起彼伏,但仍盖不住会场的音乐声。

当地时间7月23日晚上8点,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东京国立竞技场举行,这场命运多舛的奥运会终于在各种声音汇聚的浪潮下揭开了帷幕。

对于日本来说,奥运会大概是一种执念。早在1940年,日本就與奥运会擦肩而过。直到1959年5月26日,第55次国际奥委会总会在慕尼黑举行,东京正式被确定为1964年第18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日本成为亚洲首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

“交换”来的主办权

实际上,东京与奥运会纠缠的缘分远远早于1940年。1912年,日本首次参加奥运会,派出了两名选手前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其中一名马拉松选手金栗四三因为天气太热而中途“落跑”,并羞于到会场报到,独自返回日本,被瑞典列为失踪人口。

后来,金栗四三又参加了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1967年,金栗四三被邀请重返斯德哥尔摩,以75岁的年纪在形式上完成了1912年那场马拉松比赛。54年246天5小时32分20秒30的成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慢的马拉松完赛时间。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日本三级跳运动员织田干雄以15.21米的成绩打破奥运纪录,获得日本历史上首枚金牌,但当时主办方从未想过日本人会夺冠,甚至没有准备日本国旗,只好从现场的日本观众手中借来国旗。

这样的记忆,对于日本人来说大概是骄傲中带着一丝心酸。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落幕时,日本代表团夺走2金2银1铜,奥运会也从此在日本人心中扎下了根,申奥的想法萌芽破土。

1929年,国际奥委会委员埃德斯特隆访问日本,全日本学生田径联盟会长山本忠兴提出了日本能否举办奥运会的疑问。1930年,第14任东京市长永田秀次郎开始切实推动东京申办奥运会的工作。1931年10月,东京市议会全票通过了《关于举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建议》,决定申办1940年的第12届奥运会,标志着东京走上申奥之旅。

对日本来说,1940年是一个有意义的年份。1940年是天皇纪年的2600年,选择申办这一年的奥运会,带有一种仪式感,可以作为“纪元2600年”系列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但申奥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的对手包括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盟友意大利的首都罗马。

尽管奥运会向来有“非政治化”的标签,但要完全规避城市背后的国家主体意志,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各项条件都比东京优越的罗马,日本选择了谈判的方式,向墨索里尼提出以日本全力支持罗马申办1944年奥运会的条件,换取罗马退出1940年的竞争。

但一个事实是,1944年是国际奥委会成立50周年,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必然会以巨大的优势参与竞争。与其在1944年与得天独厚的洛桑竞争,不如抓紧眼前的机会。面对日本的请求,墨索里尼一开始并未轻易松口,直到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为了获得远东的支持,他的态度软化,下令退出1940年奥运会的竞争。

1936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柏林大会上,东京获得36票,以9票的优势击败赫尔辛基,夺得194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讽刺的是,日本以侵略战争的政治交易争取到了194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这场奥运会最终也因他们发起的战争历经坎坷,最终被取消。

1938年,日本进入战时体制,举全国之力为侵略战争服务,部分醉心战争的高层也渐渐对挪用部分战争物资准备奥运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在国际声誉上,日本以侵略者的身份举办象征和平的奥运会实在不能服众。1938年7月14日,厚生大臣木户幸一通知东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返还主办权,而接下这个摊子的赫尔辛基最终也因为战争,没有举办奥运会。

金黄色的记忆

战败后的日本依然对奥运会充满执念。1954年,日本再度申请举办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但又遇上了罗马。此时再也没有另一个“墨索尼里”同意让步,东京落选。1956年10月,日本继续准备申奥,又开始了一系列的宣传和准备活动,包括组织代表团参加国际奥委会总会,向各国代表进行宣传和游说。1958年1月,成立“东京奥委会准备委员会”,形成以日本首相为中心,集政界、财界、体育界“大佬”们于一体的庞大团体,共同为申奥努力。终于,在1959年5月26日得偿所愿,获得第18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这一次奥运会对日本来说同样意义重大。战后的日本,不仅国力消耗殆尽、经济崩溃难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在1954年菲律宾马尼拉亚运会上,日本选手在赛场上得到的是观众无尽的嘘声,而获得金牌的日本选手上台领奖会被观众投掷石块,主办方不得不出动警察保护。1964年成功举办奥运会,象征着日本走出战败阴霾,他们费心树立起的新国家形象也通过这场最大赛事展现给国际社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里,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化身马里奥。

在日本民众的心目中,1964年夏天的回忆是金黄色的。这一次的奥运会,是史上首次向全球观众直播开幕式的一届奥运会;这一次的奥运会,由核爆之日出生并幸存的广岛籍田径选手坂井义则点燃奥运圣火;这一次的奥运会,向来因“神格”身份高高在上、鲜在公众面前露面发声的天皇出面宣布开幕;这一次的奥运会,日本女排背负着国民的希望,艰难地战胜了苏联队……

而对于遭受重创的经济来说,日本及时抓住了有利时机恢复发展经济。在准备奥运会期间,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东京高架单轨电力、东京地铁等大型项目相继建成,推动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被称为“奥林匹克景气”。有日本作家曾回忆,当时的东京抬头只见钢筋。举办奥运会的当年,日本经济还在英、法、德后面,1967年便超過了英、法,1979年赶超西德,成功实现了经济复兴。

更重要的是,除了经济迅速腾飞,日本的国家形象、国民形象也得到极大扭转。日本借奥运会的契机对国民提出6项要求,包括:注重仪表;观看奥运会所有项目比赛时,无论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夺得金牌,都要热情鼓掌;从小开始培养良好个人素质和行为礼仪规范等。这场奥运会无疑向世界展示了日本和平、谦逊、整洁、礼貌的一面。

正是这一切,让一些日本人对奥运会怀有特殊的情怀。在成功取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后,疫情等不可抗力又为东京增添了一种意难平,但同时也滋生了另一种情绪。

奥运遇冷

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里,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化身马里奥,通过经典的绿色排水管现身闭幕式现场。

不怪安倍晋三这么“拼”,曾经历过1964年东京奥运会盛况的他表示,要“让奥运会成为扫除15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触发器”。但令和年代的人们,显然对奥运会并无太大热情。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给对奥运会有强烈情怀的安倍晋三来了个措手不及。2020年8月28日,按原计划此时东京奥运会应当已经圆满收官,安倍晋三宣布因身体原因辞职,留下了一个烫手山芋。

被赶鸭子上架的菅义伟在各方压力下力保已经被延期一年的奥运会顺利举行,但不绝于耳的批评声让他无法在开幕式上强颜欢笑。

与1964年的奥运会相比,人们更加苛刻。当年昂扬的热情足以掩盖不一样的声音,但此时,批评反而成为主流。为了迎接1964年奥运会,日本修建了许多“庞然大物”,如国立代代木竞技场,被视为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为此次奥运会新建的新国立竞技场却饱受网友和建筑师们吐槽,甚至被恶搞成马桶、浴缸等。

奥运会开幕前,日本频繁曝出相关丑闻。如今年2月,日本奥组委主席森喜朗发表针对女性性别歧视的发言;3月,原筹划东京奥运开幕式的负责人佐佐木宏因取笑日本女演员渡边直美身材而火速辞职;开幕前一天,东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总监小林贤太郎因受到犹太人团体的谴责被辞退……

开幕式就更不用说,冷清诡异的表演不仅让外国人匪夷所思,就连日本人也无法接受。国际著名导演北野武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这场开幕式“丢脸死了,我以后都不好意思出国了”,“这玩意儿根本不需要导演”。

但竞技体育依然是有无穷魅力的。

当赛事一日比一日激烈,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层出不穷的奇葩新闻上转移到比赛中,遇冷中的奥运仍然迸发出它在设立之初被赋予的精神,仍然没有辜负奥运选手们的辛苦付出。这,也是奥运会延续至今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