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06-03

范学敏

【摘 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意识 意义 措施

问题意识是指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做到“激趣、启思、导疑”,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2.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强调问题意识不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学生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3.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只关心结果,更关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措施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从认知心理学看,化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化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的民主教学新路。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重视,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

2.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所以,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基本技能的训练正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指导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动手自己做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观察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新奇的现象,这就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培养发展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3.改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有赖于一定的知识基础、适宜的外部环境,还依赖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等直观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亲身动手做实验等途径,直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从中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并对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法和技能。“创设问题”教学,能引导学生多思。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化学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武汉大学华软的《化学(高考分析与实践)》、《实验总动员》等多媒体教育光盘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3)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形成问题情境

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也较难弄清。如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鞭炮、烟火中含有什么成分?市场上出售的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作用?加碘食盐中是加的什么碘化合物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4)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雷雨发庄稼”等,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思考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思考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思考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思考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出高层次思考的问题。

问题是思考的结果,也是思考的开端。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使学习者主动地参与,主动地学习。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设置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