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管理与教育

时间:2024-06-03

陈罗福

[摘要]农村初中学困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教育转化学困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教育转化学困生,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和心理特点做分析,同时采取相应的科学的管理与教育方法,就能为学困生解困。

[关键词]农村初中 学困生 管理 教育

农村初中,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学困生问题凸现,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学困生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问题。对于学困生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这里所说的学困生,是指与其同年龄的大部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困生如果教育不好,降低了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对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义务。如何管理与教育学困生?下面,谈谈个人的做法与见解。

一、分析成因,“对症下药”

学困生表现在成绩落后,但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此,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和心理特点作详细的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如我校学困生有如下原因:(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有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疾的;(2)学习基础差的;(3)学习态度差,不思进取,放弃学习的;(4)学习方法差的;(5)行为习惯偏差的。如此种种,均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

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困生自尊心强但缺乏自爱。他们自尊心强,害怕批评,尤其忌讳老师当众伤自己的颜面,但又不善于约束自己,经常犯错误,挨批评。他们自控能力差,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学困生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但又意志不坚定,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遵守纪律也时好时坏。大多数学困生志向水平低,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等等。

由于学生教育环境及基本素质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学校产生学困生。但需要的是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才能转化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学困生的管理与教育方法

1.营造教育环境,建设良好班风,强化德育功能

环境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育人”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创设一个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精神环境相结合、静态的自然环境与动态的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对青少年有着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对培养学困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应以“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为先导。如我校坚持开展的“班级管理量化评价”活动,对班级的评价,主要从班容班貌、班风、学习成绩、各种活动等方面对班集体进行评价。班容、班貌主要从教室环境布置、学生衣着仪表等方面检查评估;班风主要从学生出勤情况、道德纪律、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及住宿纪律等方面评价;我们把评价指标量化分解为若干个细则,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常规项目(班风)每天检查评估,每月小计,期末总评,表彰先进。学生在参养成教育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接受了正确的行为规范教育,树立了正确的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端正接受教育的态度。

2.加强管理,尊重理解,“爱心”教育

学困生虽然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学校和教师都应尊重每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因此,学校要加强管理,教师要悉心教育。

学校对学困生的管理与教育要制订具体的措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对学困生建立转化档案,跟踪记录,学校把转化工作的成果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条件之一;对学困生多关爱,不离不弃,不搞成绩排队;在科任工作考核中,学校把是否消灭“低分率”作为科任绩效的依据之一;设“进步奖”,对成绩有提高的“学困生”予表彰和奖励。这样,一批学困生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和提高。

教育学困生关键在一个“爱”字,所谓爱,就是理解、尊重、宽容、鼓舞,等等。教师在做学困生的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用真情挚爱去感动学生,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对孩子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信赖感,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学而不“困”。

3.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分类推进

(1)对学困生,我们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摸清学困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气质、性格等情况下,把学困生分为一定的层次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困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学困生提供足够的补偿机会。

(2)低起点、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学困生的“成功意识”,增加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发展水平相比,不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起点较低,而且各人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不一样,各自的起点以及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他们应该降低起点,把起点放到只要他们努力一下便可以到达的水平上。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按要求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分解成若干合理层次,分层推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困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不断增强学习进取心,强化学习动机,启动他们内部的“动力系统”机制。

4.挖掘“亮点”,激励上进,改善心态

对待“学困生”,教师应注意从他们个性心理入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困生,他们学习成绩虽然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特长有潜力,我们在工作中应注意挖掘这类学困生的“亮点”,因势利导,培养其特长,激发其兴趣。多年来,我校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如艺术兴趣小组有吉它班、电子琴班、合唱队和美术兴趣小组等;体育兴趣小组有男女子田径队、男女子篮球队、男子足球队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批学困生在这里展示了特长,找到了自信,更重要的是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相应地调动了他们学习其它科目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待”学困生。有些“学困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或对一些习题不会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知识点要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布置应考虑简单易行。特别是让他们感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养成一种健康的心理。教师需要牢记“数子十罪不如奖子一长”的古训。让他们坚定信心,奋发向上,从而不断进步,显示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